如何建立完整的採購需求計畫?

白宗城
白宗城,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經營管理MBA 碩士。美國ISM供應管理協會CPSM認證供應管理專家、美國PMI專案管理學會PMP認證專案管理師。現任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SMIT顧問/前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研究團隊新竹企業經理協進會CPMAH供應鏈主委、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評委、清華企業家協會NTHU創業Garage企業導師。

採購業務本身就是一種專案管理。專案在定義上有起始時間(需求提出)與終止時間(採購文件歸檔);所以,採購可以循著專案管理的手法建立起完整計畫,以下以常見的採購流程為架構,分享筆者對採購需求計畫的建立與風險規避作法。

採購與需求規劃

開始與潛在供應商談判前,需先規劃與準備採購的目標、規格與預算,同時還需研究市場、供應商以及法律與監管上的要求。這樣將有助採購,確定最佳供應商選擇、潛在風險與緩解措施。此外,還應準備一份清晰詳細的提案建議書(RFP),內容應包含對採購訂單的期望、交付物件或服務以及條款和條件。

其中,所謂的採購風險與緩解的範疇至少應包括:全面評估供應商、合約清晰度、多元供應商、持續監控、風險識別、法律的合規性、財務盡責調查、保險範圍、績效指標與合約彈性。

溝通與關係建立

談判過程中,採購需與供應商進行有效溝通並建立融洽關係,當中,最重要的是積極傾聽、開放式問題與正向回饋,以了解供應商需求、擔憂與動機。

接著,再以同理心、信任和尊重來營造協作氛圍並避免衝突,這將有助採購建立長期關係與雙贏。

需求評估和比較

在收到供應商的建議後,需要根據採購需求規格和預算進行評估和比較,最好是利用評分系統或矩陣工具,才能客觀、準確的對提案進行排序。

此外,還應考慮供應商的性價比、品質和保固,並在不影響採購效益和風險影響下,用總成本的概念選擇最適合的供應商。

協商與合約訂定

一旦選出最佳供應商,接下來就是透過合約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這時採購的溝通談判技巧甚為重要,用以協商價格、產品或服務規格、交期、品質等。

通常採購會利用供應商管理矩陣分析,槓桿與供應商間談判過程,達成互利的協議,期間應儘量避免做出假設、接受模糊條款或在重要問題上做出不利的妥協。

合約監控與管理

簽訂採購合約後,需要監控和管理供應商的績效和合規性,透過定期會議、報告和稽核來追蹤進度、品質和風險控管。

採購還可透過意見回饋和獎勵來強化供應商績效,值得一提的是,應該避免過於細微管理、忽視問題或未經雙方同意就更改合約等不當做法。

最佳實務與經驗

專案管理中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經驗學習(Lessons learned)是重要的組織流程資產,專案執行過程中表現可圈可點的地方可以列為最佳實務,處理不當或造成損失,則透過文字紀錄列入經驗學習檔。

所以,在結束一段採購週期時,必須回顧採購專案期間的最佳實務與經驗學習檔,紀錄方式可以透過調查、訪談和評估來衡量結果,過程應儘量避免責備、隱瞞或重複性錯誤。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