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食材傾吐秘密 把想像滋味端上桌

香辣涼皮。從水洗麵團做起,費力耗時。淋上精心炒製的醬料,撒上花生粒和花生碎,入口生香。圖/劉秀嫻
香辣涼皮。從水洗麵團做起,費力耗時。淋上精心炒製的醬料,撒上花生粒和花生碎,入口生香。圖/劉秀嫻

四月中旬,羅斯福路上的木棉樹陸續抽長了新芽,花季已過。時間過得真快啊,跟先生在樹下昂首等花落,已是兩年前的事了。

只因臉書裡讀到一則貼文提起在廣州喝過乾木棉花煲的湯,味道鮮美令人難忘,而Carol自在生活裡也曾用新鮮木棉花煮湯,我便躍躍欲試。

當時正是花季,走在羅斯福路上,常有花朵在身旁咚咚落下,滿地俯拾即是的花,讓我們以為或許有機會在花落下前,伸手接住。

為了關注每棵樹枝頭上的花,我們一路仰著頭走路。無奈即便發現幾朵只剩蕊心支撐著,顫巍巍看似就要掉落的花,我併攏手心,雀躍等待它的降臨,卻見它只是順時鐘轉轉,再逆時鐘轉轉,完全不為我們渴望的雙眼所動。這才知道木棉又稱英雄樹,不只因為樹身高挺,也因為花朵傲然有驕氣。

隔日清晨五點多,路過台電大樓,發現馬路邊灌木叢上好幾朵剛掉落非常新鮮的木棉花。欣喜撿拾回家,晚餐時,參考Carol的食譜,煮了一大碗木棉花排骨湯,加薑片、薏仁、蓮子,但不加紅棗,就想嚐嚐木棉花本身的味道,果然清甜。

香煎鱈魚佐白蘆筍。淋上刺山柑、茴香與白酒調製的醬汁,鮮香甘甜又清爽。圖/劉秀嫻
香煎鱈魚佐白蘆筍。淋上刺山柑、茴香與白酒調製的醬汁,鮮香甘甜又清爽。圖/劉秀嫻

張愛玲說:「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中的人,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再看見海;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年輕時讀到這句話,認為這種第二手的生活體驗是一種憧憬,相信自己也能擁有與書中一樣的美好。

何止海與愛情,我們更常在書中讀到或電影裡看到某樣食物,而勾起對那種滋味的好奇,期待有朝一嚐為快。

這個月濱江市場買了台灣生產的白蘆筍,終於可以細細品嚐每到春天饕家們爭相獻誘的滋味。然而,從小對白蘆筍的印象是與津津蘆筍汁劃上等號的,只因不喜歡蘆筍汁的味道,便也對白蘆筍沒什麼好感。是讀到丘彥明《浮生悠悠––荷蘭田園散記》裡對白蘆筍三四頁的描述,才讓我興起有機會必得好好品嚐的想法。

買來的白蘆筍,一些煮了濃湯,一些油煎再淋上醬汁。只是第一次我不相信一定得削去那麼長的表皮,多暴殄天物啊!只以折斷的方式,去掉牽纏的粗絲。想人類食用蘆筍已有兩千年的歷史,累積許多食用心得,怎麼我就要這麼固執,丘彥明的書不也早已寫著:「處理白蘆筍一定得把外皮削乾淨,否則吃到嘴裡啖出雜渣,口感就不美了。」

第二次煎煮,我把最末一小截先去掉,再一截細切成不到零點五公分的小段如顆粒般,其餘削皮。平底鍋裡先煎鱈魚,再放入蘆筍,鱈魚煎得表皮酥香,盛起。同一鍋中放蒜末、茴香、capers(刺山柑,台灣多翻成酸豆)與蘆筍顆粒,煎出香氣,加奶油,倒入家裡僅有的白酒伏特加,灑點黑胡椒,煮成醬汁,淋在盛盤的鱈魚與蘆筍上,魚與筍皆鮮美,醬汁甘醇輕盈又富餘韻。

烹飪的迷人之處,在於永遠有新的食材出現你面前,要你想像它的滋味,思忖該如何善加利用。更別提環顧世界,總有嚐不完的經典美食、特色小吃,即使在你到不了的地方,也總是透過閱讀、經由影片,讓你心心念念,覬覦它的滋味。

銅鑼燒。加了蜂蜜的餅皮與蜜漬一晚的紅豆餡,甜潤綿密,滋味細膩有層次。
銅鑼燒。加了蜂蜜的餅皮與蜜漬一晚的紅豆餡,甜潤綿密,滋味細膩有層次。

但越是經典與傳統,市面上越有各種不同做法,只是味道多少會有差異,品質更是參差不齊,什麼才是正統或道地的做法?

《來自紅花坂》裡風間俊遞給小海的可樂餅,我照著日本人Masa的影片做;哆啦A夢愛吃的銅鑼燒,我則是花了些時間,研究各家做法,最後鼓起勇氣照著Argyi菓子君的視頻,一步步細緻的程序,不只紅豆先蜜漬一整夜,食材更是講究,餅皮的麵糊加入的不是台灣常見的砂糖,而是蜂蜜與日本特有的上白糖。完成後,一口咬下,甜潤的滋味,細膩的層次,綿密的口感,讓人不禁閉上眼,深呼吸品嚐,就怕錯失任何一絲滋味。

一直很喜歡年輕時在一張書籤上讀到的一句話:「任何事只要你愛它夠深,它便會向你傾吐它的祕密。」它像是一種信念,讓我在追求熱愛的事物時,能不屈不撓,全力以赴。對於烹飪,也是如此。

我總以為既然費事自己動手做了,就要找到最講究工序、最精緻的做法。食材本身更是馬虎不得,不能隨意添加,更不能使用替代品,比如葛根所製作的甜點,因葛根稀少價錢高昂,市面上常用其他澱粉取代。

蒐集許多資訊,好不容易在微風南山超市找到標注100%葛根,並且印有吉野本葛四個大字的,雖然價錢令我驚詫,但想著葛根粉本是營養好物,除了滿足我製作的慾望,給家人食用,清涼解熱、降血糖血脂、祛痰止咳,好處多多。

用百分百葛根粉做成的葛餅。爽口又清雅,伴著黑糖絲柔甜蜜的滋味,與黃豆粉的香醇,叫人不愛上也難。圖/劉秀嫻
用百分百葛根粉做成的葛餅。爽口又清雅,伴著黑糖絲柔甜蜜的滋味,與黃豆粉的香醇,叫人不愛上也難。圖/劉秀嫻

為了不辜負這昂貴的食材,我讀了不少資料,看了無數視頻,其中更有日本傳統老店的職人做法,再多次研究比對,整理出以我能力所及最好的做法,完成了葛粉常見的三樣日式點心:葛餅、葛切(黑糖蜜葛粉條)和胡麻豆腐。葛切、葛餅,還必須熬煮黑糖蜜搭配。

我是先生眼裡不太有耐心的人,但我不耐煩的是瑣碎雜事,比如出門到超商提款機提款,到郵局寄郵件,下樓到管理室取包裹。但當我決心要玩麵粉,學烘焙,學中式麵點,一步步走來,日進有功,終於玩出自己的心得時,先生嘖嘖稱奇,我自己也暗自竊喜。

對於料理,我真是發揮了「格物致知」的精神,克服不耐煩的習性,有次還洗了麵筋。從揉麵團,洗麵團,最終完成一團麵筋和四張涼皮。麵筋做了烤麩,涼皮分別用薑黃、蝶豆花、玫瑰花和紫蘇為染料,再炒製醬料,撒上花生粒和花生碎,完成一盤香辣涼皮,夾起放入口中,口口生香。

烹飪,是為了製作美食,更是我學習品味的好方法。唯有對食物一層層的探究,了解食材特性與風味的形成,方能從純粹的滋味裡品嘗出各種美食所蘊藏的有如魔法般的幻變。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家中有人願意虔誠鑽研料理,錯過了木棉花,還有鮮筍、蓮子、各式瓜果等著,大地總有嚐不盡的好滋味,人間時時都是好時節,餐桌永遠都有好風景。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1條評論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