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常菜:鳳梨苦瓜雞 蕃茄炒蛋

工作坊合作作品:我們的家常菜( 局部)
潘娉玉,我們的家常菜,工作坊合作作品( 局部),2022。

《家傳食譜》自2014-2020共舉辦了4次個展,發表17件系列作品。2021年初,接獲多年好友陳惠婷邀約,參與計畫興建的「文山興岩社福園區」公共藝術邀請比件案。因為對社福園區活動的人們,惠婷認為《家傳食譜》的主題,很適合該建案的公共參與特質。

因此希望能夠以縫紉布藝等工藝技巧,來構思民眾參與的工作坊,並以相關題材來設計公共藝術作品。最後我提交了《我們的家常菜》與《生命樹》兩件作品設計參與團隊比件。很幸運的,團隊提案最後獲得該案規畫設置的機會。在疫情蔓延的3年,社福園區的建築與我的作品,緩慢的經過了近兩年多的時間慢慢長出來。

《我們的家常菜》系列共有5件,包括4件平面作品,以及1件與民眾合作的立體作品。2022年夏季,我們在社福園址附近的衛理公會平安堂,邀請梁淑玲老師一起參與為期9週的工作坊,與社區的姊妹們合力製作出《我們的家常菜》第一件作品,如圖1。

潘娉玉,我們的家常菜
【圖1】潘娉玉,我們的家常菜 (創作參與 : 李秀玉、柯翠容、許素玉、梁淑玲、陳瑞梅、黃思珮、黃美惠、楊肇悅、潘文瑤),2022,布料、繡線、化纖棉,70×70 cm,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文山興岩社福園區 公共藝術,喜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策畫,朱淇宏 攝影

這件作品是由許多小型雕塑集合而成,以布料製作粽子、荷包蛋、水餃、蕃茄切片、菱角與碗豆等等的造型小雕塑。不管有沒有縫紉基礎,立體造形的構成,對工坊成員還是有一些挑戰,然而社區的姊妹們都毫無退縮地堅持了下來。

最令我感動的是參與工作坊的成員們,將9成的作品都捐出來展出。原本我心裡思肘著,經過2個月的製作,大家對於親手製作的物件產生感情是可以預期的,所以,希望大家隨喜捐出一兩件小雕塑便好。沒想到竟滿載而歸,使工作坊合作的作品能呈現出如此豐盛的景象,工作坊成員的熱情投入功不可沒。

在工作坊中我們也依照計畫與大家討論《我們的家常菜》其他4件作品的靈感。原來,我也不是太有信心能夠獲得回饋。因為自從我開始《家傳食譜》系列創作以來,我著實發現不論家中掌廚人為誰,在家煮食的傳統越來越少了。當代生活的型態,要維持這樣的傳統實在不容易。

我曾在google搜尋系統中設定「家傳食譜」關鍵字,以獲得相關新聞自動回覆。有趣的是,最多的新聞來源多來自於香港,而與家傳食譜最密切相關的故事,不論港臺或其他使用華文新聞的區域,新聞的內容或故事通常是:「某某餐廳或某某名廚,最近推出來的特色菜色是家族成員的家傳食譜」。不過這一群工作坊的朋友們,卻有許多人都是喜歡在自家中煮食,或與我母親一樣肩負著照顧家人重任的人,箇中不乏烹飪好手。

其中,最特別的一道菜,是工作坊成員陳瑞梅所提出來的「樹豆燉豬腳」,樹豆在臺北比較不常見。原來「樹豆燉豬腳」是原住民美食,又稱為「勇士湯」1。我第一次認識樹豆,是帶學生去臺東崁頂布農族的部落,在教我們製作樹皮布的劉金蕉老師家吃到樹豆燉排骨湯,當時就對樹豆這食材感覺相當新奇。

潘娉玉,鳳梨苦瓜雞,2022,布料、繡線、化纖棉,70×70 cm
【圖2】潘娉玉,鳳梨苦瓜雞,2022,布料、繡線、化纖棉,70×70 cm,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文山興岩社福園區 公共藝術,喜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策畫,朱淇宏 攝影

工作坊成員柯翠容的「鳳梨苦瓜雞」,背後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她惦記著教她做這道菜的朋友,她想起她的溫暖、明亮與提攜,如同醃漬過的土鳳梨有著時間的甘甜香。「鳳梨苦瓜雞」中的「醬鳳梨」、「鳳梨豆醬」或稱為「蔭鳳梨」,是形成雞湯風味的關鍵食材。

根據大廚駱進漢與李廖秀珠所合著的《醬缸的豐餘:四季醃漬客家菜》中的考據,「蔭鳳梨」最早可能可以追溯到日據時期,客家人將屏東大樹鄉所盛產鳳梨,以其傳統方法醃漬而形成2

李秀玉與黃美惠提出來的「蕃茄炒蛋」,是工作坊中討論人氣最高的家常菜。大家爭論著要先炒蛋還是先炒蕃茄,蕃茄要不要去皮?或是要不要加蕃茄醬呢?煞是有趣!無獨有偶,媒體人裴偉社長在《裴社長廚房手記》裡就提到蕃茄炒蛋的這項爭論。

媽媽讀裴社長的食譜,不禁驚嘆地說,這真不是尋常人家食譜!不過他的「蕃茄蝦仁炒蛋」算是這本食譜中最是平實的篇章,連他自己都說「……因為太簡單,編輯完全沒有看上這一篇。」3 裴社長向華國飯店的大廚請益,「蕃茄炒蛋」應該是「先番茄還是先雞蛋?」他得到的秘技是:「雙鍋一起來!」4,果然非常有氣勢。

潘娉玉,蕃茄炒蛋,2022,布料、繡線、化纖棉
【圖3】潘娉玉,蕃茄炒蛋,2022,布料、繡線、化纖棉,70×70 cm,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文山興岩社福園區 公共藝術,喜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策畫,朱淇宏 攝影

《我們的家常菜》前面3件作品就在工作坊人情的交流中逐漸形成。除工作坊合作的作品,以工作坊成員家常菜為靈感的還有〈鳳梨苦瓜雞〉【圖2】與〈蕃茄炒蛋〉【圖3】。作品中兩道菜的所安排的空間背景,都是特意編排復古的場景。〈鳳梨苦瓜雞〉搭配紅色格狀拼布桌巾;〈蕃茄炒蛋〉則是以80年代廚房的磁磚裝潢為場景,試圖重現上一代煮食生活的記憶。

1.「農業知識入口網」,農業部網站,下載日期2023/11/25。
2. 駱進漢、李廖秀珠,《醬缸的豐餘:四季醃漬客家菜》,臺北:帕斯頓數位多媒體,2018年,151。
3. 裴偉,《裴社長廚房手記》,臺北:鏡文學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361。
4. 裴偉,《裴社長廚房手記》,同上。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