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芋色中秋節故事:天狗食月

【圖1】潘娉玉,天狗食月(月餅局部),陳聖華 攝影
【圖1】潘娉玉,天狗食月(月餅局部),陳聖華 攝影

今年的秋意好像來得特別早,中秋節將至,也許可以來談談〈天狗食月〉這件作品;有點應景,卻也不完全有關,這是一個紫芋色的中秋節故事。

每個家庭都有故事,也都可能有著許多的秘密。不然,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神」的時候,為甚麼要用甜糖封灶神的嘴 1,或是用酒糟塗在灶門上?這項「祭而褻之」2特殊待遇,就是要讓灶神甜嘴不說壞話,或是讓他醉得不知所以,然後到天上報告時不知所云。

顯然,家庭中總是存在著秘密故事的日常,灶神神話傳統反映著這項現實。「祭灶神」的傳統可能可以溯源來自於火的崇拜 3。火與烹飪聯繫著文明,在許多文化的神話傳述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表述;最有名的是希臘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盜火的故事。

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在《神話學:生食和熟食》分析美洲大陸原始的神話,認為「燒煮用火(它是雙重地『馴化的』),作為上天和下地之間的中介作用而出現的。」4

他認為「燒煮用火的引入者……從文化層面上建立一種秩序」5,其中「中介」的概念,宛如靈媒(medium),它溝通著天與地、人與神,它是自然與文化之間轉換的儀式,「充當生的產物和人類消費者的中介……一個自然物同時地是熟的和社會化的」6

廚房裡的火,延續著人類文明的基礎,也延續著人類的故事。作品〈天狗食月〉(2016-2019)以及之前談過的〈金毛紅羽〉(2019)、〈虎媽的食譜〉(2020),這三件作品都是以神話、地方故事或民俗的圖像為靈感,連接著飲食與民俗文化之間的關係,表達《家傳食譜》系列中的家庭的故事,而〈天狗食月〉是有關於家庭秘密的敘事。

「天狗食月」可能涉及數個原本不相關的神話故事或民間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山海經》的中對於的「天狗」的描述:「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禦兇。」7,還有「目蓮救母」裏的天狗,在地獄與人間的追逐中,變成吞吐日月的惡獸。

【圖2】潘娉玉,天狗食月(月餅局部),2016-2019,布料、繡線,250×180×180cm 陳明聰 攝影
【圖2】潘娉玉,天狗食月,2016-2019,布料、繡線,250×180×180cm 陳明聰 攝影


在各個文化中的古代動物雕塑或畫像,對我特別有獨特的吸引力,因為在這些技巧不太成熟、卻投注所有心力的古代作品中,我總覺得好像看到製作者專注的神情,永恆地鑲嵌在動物雕塑或畫像之中。〈天狗食月〉中的天狗以刺繡重新詮釋《山海經》中天狗的形象 8。在月色中天狗,從有著烏雲的藍紫色空間中浮現。

作品〈天狗食月〉以月餅藏字條的故事為形式架構,延伸表達中秋節家庭團聚的傳統,與月亮團圓象徵之間的聯繫。紫芋月餅雕塑的表面,運用素花壓縫法,製造月餅模所壓製出來的傳統圖形。

作品中的月餅是三重複合性的圖像;蛋黃心餅餡兒、是月亮,也是藏訊息的紙條,重疊的圖像將重疊的意義疊合在一起。布條是字條,密密實實的捲成有鹹蛋黃和芋頭泥的月餅餡,黃澄澄的鹹蛋黃也是月亮,厚厚的餡在薄薄的餅皮中,顯得分外誘人。

星夜裡,天狗踏著雲,好像要吃掉月亮、還是月餅呢?!原本月餅在家中,並不是太受歡迎的食物,但因為在一本工藝書《針線完全指南》,看到有趣的填綿「壓縫法」9,引誘我使用這技巧,去實驗表現月餅浮凸的花紋,月餅做好了之後,月餅又引誘出「天狗」來,作品才好像完成了。

「天狗」在這件作品中,是神氣又可愛的神獸,也許貪吃的他,會吃掉月餅;也許「天狗」他也會保護月亮/月餅/家/家人,不被傷害。「天狗」在《家傳食譜》系列作品中,意外地成為我在家中角色的隱喻。

【圖3】潘娉玉,天狗食月 刺繡的天狗與影子  潘嶸 攝影
【圖3】潘娉玉,天狗食月 刺繡的天狗與影子  潘嶸 攝影

托瑪斯.麥克維利(Thomas McEvilley,1939-2013)曾以〈露意絲•布爾喬亞:母狼是我的母親〉為題,研討露意絲•布爾喬亞(Louis Bourgeois,1911-2010)作品中母親的形象與古代諸多女性神話神祇形象之間的關係 10,而麥克維利認為布爾喬亞的作品指向「希臘悲劇有關家庭的觀點」11 ,並且認為這種對於古代神話在圖像與意義上的援引,在心理學上是對於「過去的」、「初始時期的修復」12

透過文化的圖像詮釋神話個人敘事,特別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一個人作為整體性個體的意義,以及普同性的聯繫,在創作中的重要性。這對我而言是相當具有療癒的訊息,啟動我去認識自我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對我而言,很多時候,創作並不是從構思完整的想法開始,更多的時候,靈感好像研究工作當中的問題意識,引導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去釐清或是建構表達的內容。

常常在創作的時候,是因為「不知道它是甚麼」,而產生很大的動力與求知慾望去理解「它是甚麼?它對我有何意義?」。也因此認知到創作是一種實踐性知識的取徑,因此創作的歷程即是研究問題的歷程。

 

注釋

1. 姚孟嘉,《中國米食食譜》(臺北市:漢聲出版社,1983/民72 )15。
2. 耶若,《年節趣談》(臺南市:大夏出版社,1978/民67 )185。
3. 耶若,《年節趣談》178-187。
4. 李維史陀,克勞德(Claude Lévi-Strauss) ,《神話學:生食和熟食》(Mythologiques: Le cru et le cuit),周昌忠(譯)(臺北市:時報出版,1992/民81) 318。
5. 李維史陀,克勞德,《神話學:生食和熟食》410。
6. 同上,435。
7. 徐客 編著,《圖解山海經》(新北市:西北國際文化,2014)138-139。
8. 同注7,「明代•蔣應鎬圖本」,頁139。
9. 布麗坦,茱蒂 (Brittan, Judy)著,《針線完全指南》,李俊秀、周佩蓉 (譯)(臺北市:貓頭鷹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0/民89)112-117。
10. Thomas McEvilley, Chapter15 “Louis Bourgeois: The She Wolf is My Mother,” Sculpture in the Age of Doubt, (New York: Allworth Press)1999.237-244.
11. Thomas McEvilley, Chapter15 “ Louis Bourgeois: The She Wolf is My Mother,” Sculpture in the Age of Doubt, 242。
12. 同上,244。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