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經驗指路 玖暉倡議農電共生平衡

玖暉羅馬尼亞案場
玖暉能源集團以歐洲電站開發經驗,策略想定電站開發以農電共生優先,因為在台灣,一地兩用更符合台灣需要的循環經濟模式。圖為玖暉羅馬尼亞案場局部。圖 / 玖暉能源提供

The soil is the great connector of lives, 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of all. It is the healer and restorer and resurrector, by which disease passes into health, age into youth, death into life. Without proper care for it we can have no community, because without proper care for it we can have no life.

― Wendell Berry The Unsettling of America: Culture and Agriculture

最近一張榮獲《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冠軍的照片,受到高度關注:一位身著紅色洋裝的長髮女子與小孩身影,置身於佈滿植物的太陽能案場。有意或無意間將荒廢的太陽能案場當眾公開,這不經意微小的瑕疵,我想一定使戮力於綠能產業的先河們感到一陣譁然。

放下爭議 讓潔淨能源早日落地

有關農電開發面臨的難題昭然若揭,見到廢墟般的光電案場,民眾心生不平可以理解,但業者心中早已淌血。以台灣目前的光電政策,可以核准用來發展案場的農地,多數早已荒廢、背離農用初衷或不符農用標準。

種電所以爭議不斷,甚至把光電業指控為「滅農」兇手,多半是批評者只從眼見為憑看問題,一看到農地立有光電板就非議「假種田、真種電」,只能說多數人對目前的農業與光電產業法令瞭解不多,人云亦云積非成是的結果,只能引起社會熱議,卻無助讓潔淨能源早日在台灣落地。

全球永續聲浪高漲,業界發展甚或存活下去都迫切需要綠電;環境社會也是,對潔淨能源的綠電企盼更高,如何兼顧永續、土地適切調和,又如何與產業界發展相得益彰是政府與我們綠能從業人員共同面對的挑戰。

太陽能發電 全球綠能發展主力

太陽能發電是當前全球綠能發展主力,這從台電每日公告的各機組發電量統計數值可以看到,太陽光電的滲透率日益攀高。相較於大型公共事業規模的太陽能電廠,目前一般民眾更傾向支持屋頂型太陽能發電。

台灣地窄人稠,為確保民眾參與太陽能選址決策以及廣泛的能源政策討論,政府著眼於公共事業太陽能計畫選址,選在農村寬廣土地非其他類土地上的原因,以增進政策支持度[瞭解更多]

放眼各國綠能政策,農地太陽能運用一般分兩大類:屋頂型與地面型,屋頂型多為畜牧、農糧以及漁業用地;地面型則為漁電共生、不利農業區、低地力農地、埤塘、圳路及水庫等設置。

農電經驗指路 綠能開發不妥協 

玖暉能源集團在歐洲電站的開發經驗,主要為地面型農地種電。總經理劉哲志與當時開發團隊回憶農電開發的日子,時間回到距今快10年前的羅馬尼亞。玖暉參與由羅馬尼亞政府推動的光電拓展開發計畫,該國政府指定遠離市中心工商用地,找出難起耕地效用的土地,全面推動綠能、建置太陽能地面型電站。

羅馬尼亞政府當年為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配合歐盟2030年減碳期許,頒布農業用地開發太陽能大型電站草案,同步國家型財務政策實施,提供有意開發太陽能的業者金融支援。然而有關融資,目前10年後的台灣,政策配套仍有相當進步空間,尤對小資本、小型電站開發者更甚。

極端氣候為農業帶來想像不到的危機,再生能源不僅在羅馬尼亞是緩解地球暖化的重要手段;在台灣也和全球其他地方一樣,發展潔淨能源必須以再生能源產業為基石,才能持續做到能源轉型、助力強化電網韌性,不容妥協。

羅馬尼亞經驗 農電發展重平衡 

全球各國考量糧食自主、農地活化等政策,農地種電的原則主要側重「農田」與「太陽能設施」設置的平衡,儘管地主可以透過種電獲利,倘若影響耕作生產,農地種電則落為資本主義發展下的犧牲品;這與目前台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與營農型發電理念不謀而合,也是玖暉能源倡議農電共生平衡核心所在。

羅馬尼亞政府當時為農地種電政策背書,多次頒布相關法令與配套措施,其中包含定義難以耕作用地標準與實施規範,玖暉能源集團搭配該國政策,以獨到的投資眼光,當世界各大電力投資商的眼光,著眼於西歐綠能市場開發時,玖暉從東歐開始,經由逐步逐地探勘,不但找到商機也在當地政府協助下順利併網。

處處是開發點 處處不是開發處

劉哲志說,當年歐洲可開發的土地遍布各處,然而如何從為數眾多的土地中,找尋適合小資本公司開發的小型電力市場,仍需多加著墨。越過東歐、南歐無數的農場與平原,劉哲志覺得這些都是含光的綠金,然而嚴大爲的一席話,打翻劉哲志內心對太陽能開發的想像。

嚴大爲提及,此處雖為寬廣的平原、農地,就算符合羅馬尼亞政府頒布的低利農耕用地,但四周饋線匱乏,看不到一根電線桿、一座高壓電塔,即便順利完成太陽能模組鋪設,後續還要與電力公司電纜接軌、再由產電、取得政府躉購售電價金,過程千山萬水更像是缘木求魚。

嚴大爲的話給了當年剛踏入歐洲市場電站開發的劉哲志當頭棒喝,隨後劉哲志便夥同開發團隊,審視政府頒布難以開發用地的規定,以土壤品質做為區分標準,因為不同等級的土壤成分,在土地開發時需繳不同等級的變更稅,類似台灣民營電廠開發的回饋金制度。

同時,還要檢視預計開發案廠周遭地理分布,尋覓可並聯電網的連接處,建置太陽能模組鋪設設計外,也要考量生態靈活性等等,在多重專業技術考量下,最終才成就玖暉能源羅馬尼亞案場開發。

農電共生全球趨勢 不打退堂鼓

玖暉能源集團以歐洲電站開發經驗,策略想定未來電站開發以農電共生優先。在台灣,優化農業用地與發展太陽光電相結合的經營模式,有其必要與急迫性,因為一地兩用政策更符合台灣需要的循環經濟模式。

台灣可用土地有限,變廢為寶在難以耕作的土地發展太陽能,這在歐洲成功範例比比皆是,但在當前台灣推展不順,屢遭制肘,所有太陽光電開發商或多或少都遭受過大大小小的波及,然而,玖暉能源始終懷抱理想決不打退堂鼓。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