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寫作:大塊在氣度 小品重趣味

秀實,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詩學顧問
秀實,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詩學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專業學院寫作班導師、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委會審批員、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創意寫作班導師。 曾獲「新北市文學獎新詩獎」、「香港大學中文系新詩教學獎」等獎項。 著有詩集《步出夏門行》、《婕詩派》、《臺北翅膀》等。評論集《劉半農詩歌研究》《散文詩的蛹與蝶》、《止微室談詩(1-5)》等,另有散文集、小說集等著作。 2020年獲頒羅馬尼亞東西國際學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rient-Occident, Romania)院士銜。

最近讀米根·莫里斯〈購物中心何為〉,頗有啟發。那是一篇有關大眾文化的評論。當中有一段文字,抄錄如下:

那種緩慢的、評價的、欣賞的批評關係恰恰是那些匆忙停車、抓幾把貨物、便又盡快衝出中心的婦女們所不欣賞的。……我感興趣於購物中心相遇時的即興談話,與我在購物中心裏面和周圍遇到的婦女閒聊。

文學評論逐漸向文化層面傾仄,已是一種既成的現象。原先對文學的許多看法都在文化評論中受到程度不一的沖擊。我們也得以從文化的角度解釋了許多晚近出現的「文學現象」,如消費的大眾文學、女性文學等對文學傳統的顛覆。

散文是我國傳統文學中的一大主幹,也是與傳統文化關係最為密切的一種文類。《古文觀止》就是一個散文的「大觀園」,既有〈宋玉對楚王問〉、〈文帝議佐百姓詔〉、〈諫太宗十思疏〉、〈柳子厚墓誌銘〉〈辨姦論〉、〈岳陽樓記〉,也有〈陋室銘〉、〈春夜宴桃李園序〉、〈小石城山記〉、〈赤壁賦〉、〈方山子傳〉,形形色色,實用文與文藝散文並存,便很有大文化的廣闊意蘊。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山陰秀才吳楚材編選的。吳楚材具有讀書人進步的眼光,他把這些文化味濃厚的散文(包括少量的辭賦和駢文)匯成一冊,到現在仍然家傳戶曉,風行不竭。

評論家喜歡強調現代散文的藝術性,尤其著重散文的藝術語言,而相對忽略其餘。散文的藝術語言當然是散文發展的一個路向,它成就了「詩般」的散文作品,迫近了詩的樊籬。冒起的散文大家余秋雨以其「文化散文」撼動散文界,被稱為「大塊文章」。

散文的未來,有其無限可能,但優秀的文化散文以其底蘊深邃、吐屬芬芳、內律鎮定而高居散文山巒的「標高點」。此種說法,無論學院與民間,殆無異議。這與我們前段所談的「文化現象」,便有其奧妙的巧合。

對文化散文有一種通行的誤解,即題材不能瑣碎,更不宜染指卑俗。其實,大塊文章並不專指題材的「大」或「高」,而是氣度的廣闊、眼界的寬宏、立意的高超。譬如談一杯「茶」,便可談出許多古今中外來。

一般人推崇「大塊文章」,大塊文章當然是莊子《逍遙遊》裏「其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直上者九萬里」的「鵬」,相對於「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的「鴳」。而散文要「大塊」,便非得以文化角度觀照不可。

不過,這種「小大之辯」又真有莊子的味道。〈逍遙遊〉裏的「鴳」,倒是自得其樂的,大塊與我何干?扶搖羊角型旋風而上九萬里的鵬,笑鴳的局促。但鴳辯說:「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那便各擅勝場了。

近讀東坡小品,有兩則談到「吃」的,都趣味盎然。一篇是〈荔枝龍眼說〉:

閩越人高荔枝而下龍眼。吾為評之:荔枝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飽。龍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嚙久之,了無所得。然酒闌口爽,饜飽之餘,即咂之味,石蟹有時勝蝤蛑也。戲書此紙,為飲流一笑。

〈擷菜〉則無疑是一篇「素食者言」:

吾借王參軍地,種菜不及半畝,而吾與過終歲飽菜。夜半飲醉,無以解酒,輒擷菜煮之。味含土膏,氣飽風露,雖梁肉不能及也。人生須底物而貪耶?

大塊在氣度,小品重趣味。「鴳」棲小澤中,可蓄於籠,「鵬」即必放歸天地。我立在杏花村的樓頭,常看到類似大鵬的蒼鷹在天際翱翔、在逆風搏擊,海隅又有老者把鳥籠掛在低垂的枝椏上,色彩斑爛的羽毛流散出跳躍的音符。散文的天地間,大塊與小品同存。生活的人遊走於都市中,在旅途困倦時翻讀一篇,情緣失逝,文字長存,大小的空間都可讓人歇息療傷。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