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 x 高醫大 提胰臟癌新標靶蛋白

圖左起,國衛院癌研所博士後研究員徐詩涵、癌研所所長劉柯俊、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高醫大講座教授陳立宗、特聘研究員洪文俊。
國衛院與高醫大4日共同發表胰臟癌新標靶蛋白,成果並已發表在今年一月知名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圖為研究團隊於成果發表會合影:圖左起,國衛院癌研所博士後研究員徐詩涵、癌研所所長劉柯俊、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高醫大講座教授陳立宗、特聘研究員洪文俊。圖 / 國衛院提供

胰臟癌因轉移、惡化速度快,罹患率與死亡率幾相同;治癒率低且預後差被稱為「沉默癌王」,在台灣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七。目前治療胰臟癌的方法有外科手術、放射線、化學藥物與免疫治療等方式,不過療效有限,提升病人存活率於是成為領域內核心議題。

晚近,利用次世代定序方式已發現多個在胰臟癌高度變異的基因,如:K-RAS、TP53、CDKN2A、SMAD4等。除這些基因,腫瘤組織也常存在其他異常基因。不過,這些基因突變率較低,在胰臟癌發生與惡化過程,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尚待釐清。

臨床統計發現,約有6-10%胰臟癌病患帶有RNF43 (ring finger protein 43) 基因突變。RNF43是種可以調控WNT訊息傳遞路徑的穿膜蛋白,具E3泛素接合酶功能,藉由分解WNT受體 Frizzled (FZD)可促進幹細胞分化與器官發育。然而,對RNF43在胰臟癌發生的角色與其下游標靶蛋白,所知有限。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洪文俊與高醫大講座教授陳立宗合作的研究團隊,首度證實B-RAF (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為嶄新的RNF43泛素化標靶蛋白。RNF43基因變異的胰臟癌細胞對ME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抑制劑特別敏感,在大規模篩選MEK上游調控蛋白後,發現RNF43可泛素化B-RAF並加速B-RAF蛋白分解。

研究團隊指出,當RNF43因突變失去活性時,B-RAF蛋白會增加,進而活化下游的MEK與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造成細胞過度生長與癌化。其中,MAPK又稱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研究發現示意圖
研究發現併用MEK與WNT兩種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胰臟癌細胞生長,助益個人化精準醫療向前一步。圖 / 國衛院提供

研究團隊同時進一步解開RNF43調控B-RAF的關鍵分子機制,找到泛素化位點、磷酸化調控位點並以分子模型預測轉譯後修飾造成的蛋白質結構變化。在細胞與小鼠模式實驗中證實,同時使用MEK與WNT兩種抑制劑對RNF43變異的胰臟癌細胞有強烈的協同毒殺效果,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

在分析癌症基因體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臨床資料庫數據時也發現,RNF43變異的胰腫瘤組織的B-RAF有顯著增加現象,足以印證研究團隊提論點。今(2024)年1月,本研究的期刊論文已經發表在知名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

目前,臨床上已有合併使用B-RAF、MEK兩種抑制劑協同治療數種癌症的經驗;這次研究發現併用MEK與WNT兩種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胰臟癌細胞生長。

國衛院表示,健保署預計在今年五月將癌症病人的次世代基因檢測,納入健保給付,期望本項研究成果能在後續胰臟癌治療所用,以助益並推進個人化精準醫療向前一步。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