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海洋能論壇 產官學交流鬧熱滾滾

舉辦首次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吸引關心海洋能產業發展者200餘人與會,現場鬧熱滾滾。圖 /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提供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舉辦首次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吸引關心海洋能產業發展者200餘人與會,現場鬧熱滾滾。圖 /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提供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在世界地球日前一天,舉辦首次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吸引關心海洋能產業發展者200餘人與會,海洋委員會副主委洪文玲、立委洪申翰出席致詞,現場產官學交流,鬧熱滾滾。

協會理事長莊閔傑指出,海洋能有潮汐、波浪、洋流、溫差與鹽差等5種發展型式,發電設備各有不同,藉這次論壇讓更多人更能瞭解海洋能的多元面貌與個別不同潛力。

莊閔傑說,國發會2050淨零碳排12大戰略中,海洋能源列入新興能源,設定2030-2050年推動目標並將依發展狀況調整。政府鼓勵海洋能的策略,包含提供海洋能FIT每度7.32元並滾動修正,盤點發展場址資訊供業者申設開發,明確申設程序與在技術面加強協助業者驗證發展等。

海洋能發展攸關台灣經濟與2050淨零成敗,莊閔傑說,該會作為海洋能發展平台希望協助政府加快發展腳步。系列論壇分別由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船舶暨海洋產研中心邱逢琛董事長、淡江電機系講座教授/海洋與水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金源主持,分別就政策面、產業面與人才面進行探討。

首屆論壇分別由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船舶暨海洋產研中心邱逢琛董事長、淡江電機系講座教授/海洋與水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金源主持,就政策面、產業面與人才面進行探討。圖 /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提供
首屆論壇分別由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船舶暨海洋產研中心邱逢琛董事長、淡江電機系講座教授/海洋與水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金源主持,就政策面、產業面與人才面進行探討。圖 /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提供

政策面:整合資源 跟上前段班國家

能源局陳崇憲組長在2050前瞻海洋能源發展規劃專題中指出,至2022年底,再生能源建置量較2016年成長199%。全球主要海洋能設置,除潮汐能,主要為潮流能與波浪能,近10年平均年成長率5.8%。

臺科大科管所教授劉華美,談及海洋能的機會與挑戰時說,英國最先倡議淨排、法國第一座潮汐能電廠商轉、3月成立海洋再生能源試驗中心;中國、南韓積極投入海洋能,浙江已經有潮汐發電站,台灣迄無商轉案例應迎頭趕上。

中山大學、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談海洋能源與海域立法時指出,成立海洋主管單位、人員高考、空間規劃是台灣發展海洋產業的三塊拼圖。台灣要重視海洋空間規劃,目前歐盟、英國、拉脫維亞、南非、韓國、日本都有相關規定並明文立法。全球已有70多國投入,台灣相對落後,要有政策,如同都計,才能達到生態、經濟與社會永續。

富鴻網新能源發展部經理陳瑞德,從波浪發電場域申設經驗提出建議,他在台中申設波浪能案場,2年半努力才拿到許可函,雖然通過能專計劃但相較投入成本,杯水車薪。申設過程還需與釣魚協會溝通併網電線的線槽工法、不影響釣魚權益、船隻進出、不造成環境污染,長達2個月成本疊加。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在全球海洋產業新創投資發展演講中指出,海洋經濟規模3兆美元是未來產業亮點,投資範圍遍及海洋能源、海洋環境、海洋觀光、海洋生技、智慧海洋與海事輪機。

歐美都大力發展藍色經濟,美國一年研發經費高達500億美元。中國海岸線1.8萬公里,帶來驚人的經濟產值,2021年達9兆人民幣,貢獻8% GDP,深圳、青島都成功發展海洋產業。台灣投入不夠,產值僅5,919億元。

黃齊元認為,藍色經濟融資包括發行債券,前景看好,目前國內以離岸風電為主,海洋能產業受重視的程度不夠。需要成功的資源整合才可吸引資金,目前資源有待整合,人才也進不來。黃齊元建議應有宏大的海洋願景,產業發展時切勿過度向特定產業傾斜。

產業面:亮點乍現  完善產業鏈優先  

海洋研究院海洋產業暨工程研究中心李傳宗博士,分享洋流能本土產業鏈的發展機會,他說目前進行中的洋流計畫,未來足以發展為產業,促進國內經濟發展並推展至國外。目前,國內基本已具備中上游供應鏈能力,包含國內離岸風電供應鏈與相關製造業,唯欠缺下游開發商與維運業廠商投入。

富連海能源科技總經理韓志翔,談到波浪能產業鏈發展機會時指出,富連海進行海洋能評估開發時,主要考量技術可行性、有實海域示範基地可以進行測試,對環境衝擊小、颱風時可機動快速撤離等。進行中的岸基式波浪能機組已具備上述條件,商轉時回收期4.5年,也符合投資人期待。

富連海積極發展,在海大校內進行實海域驗證的全尺寸浮筒式發電機組,每小時發電150度。韓志翔說,波浪能發展潛力2.4GW,除台電併網,可結合海水淡化、製氫、充電站與供電海上機具等多種就地用電模式。

和平電力能源發展處處長魏靖貴在溫差能產業發展機會與挑戰中分享,台泥集團陸基型温差能(OTEC),可望繼日本與夏威夷,催生出全球首座MW海洋温差發電,預定2026併聯。魏靖貴說,此案發展可多元應用,投資4000萬在深層海水冷能利用,8年可回收。不過,温差能雖然適用海洋能的FIT,不過,7.32元/度偏低。

 人才面:全面科普  深化專業職能

 從研發到實現—海洋能人才培育是產業發展的核心議題,中山海洋環工系特聘教授陳陽益主談海洋科技人才培育,海委會科教處長黃世偉講海洋能源教育推廣。海委會爭取經費致力海洋巡迴教育,設立海洋驛站與海洋數位學習課程;也有離岸風電VR體驗。去年在台中、高雄與小琉球辦理,今年則配合澎湖花火節進行 ,將爭取更多經費致力全民科普教育。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說,海洋能發展攸關台灣經濟與2050淨零結果的成敗,該會作為海洋能發展平台希望協助政府加快發展腳步。圖 /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提供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說,海洋能發展攸關台灣經濟與2050淨零結果的成敗,該會作為海洋能發展平台希望協助政府加快發展腳步。圖 /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提供

海洋能協會理事長莊閔傑指出,非常感謝與談嘉賓寶貴的意見,該協會將彙整資料與政府主管機關溝通,做好產業平台的角色。其實,全球尚無大範圍建置海洋能發電的案例,台灣站在相同起跑線上,有機會領先取得話語權。

不少參與論壇的業者表示,能源局、海委會兩大主管機關要明確畫分權責。部份縣市設有「綠辦」受理太陽光電投資案、經濟部去年也設立地熱單一窗口,海洋能若有專案辦公室或單一窗口,用以協助業者瞭解相關海域法規等,節省時間、成案快,也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

2050年離岸風電開發目標7GW、太陽光電40-80GW、海洋能2025年的目標100KW,以目前量產型發電設備容量150KW,一套設備就可達標。2030年目標1MW,2050年朝1.3~7.5GW發展,與會者咸認若5種型式的海洋能可以齊頭並進,則更容易達標。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