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山上看翠竹:層層疊放一望無垠

本文作者廖大秋,男,70後。湖南省邵陽縣人,現寓居廣東惠州,中學語文教師,惠州市作協會員,惠州市詩歌學會理事,惠州市詩詞楹聯協會會員,邵陽市作協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工餘愛好寫作,微刊《湘楚山地文學》編輯。作品散見《詩刊》、《遼河》《鴨綠江》《嘉應文學》《惠州日報》《邵陽日報》等紙刊。合著詩集《雲彩裡的窗戶》。詩觀:詩言志,詩歌記錄生活,詩歌承載快樂。詩歌講究表現技巧和對生活的提煉,在創作中,秉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不拘泥於流派,不做無病呻吟。圖 / 廖大秋提供

某年應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邀請,與文友一行10人前往南昆山采風。

南昆山位於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境內,與廣州市轄區的增城、從化交界。南昆山山脈方圓480平方公里,其中生態旅遊區所轄的中心地區129平方公里,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南國避暑天堂」、「珠三角後花園」。

在三天時間裡,我們深入南昆山腹地,領略原始叢林幽美的風光,見識豐富的生物資源,品嘗了美味的土特產。走遍南昆山的溝溝嶺嶺,最令人難忘的是翠竹——漫山遍野,山的精靈。

從遠處看,在南昆山叢林的盎然綠意裡,鬱鬱蒼蒼,重重疊疊,一望無垠。到近處看,修直挺拔,有些特立獨行,有些密密叢生。新生的竹子,還披著筍葉,葉下竹竿表面,尚有層薄薄絨毛,新竹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生長一年以後的老竹,枝葉蒼翠,竹竿修直挺拔,有些粗達18公分,高達20米以上。

從山腳下竹堆層層疊放看來,竹應是南昆山重要林產之一 。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面對生存的環境,從不挑挑揀揀,能與灌木為友,能與喬木比鄰。在南昆山溪邊、山坡、亂石堆、叢林裡,只要竹根延伸到的地方,就有竹筍破土而出,就有翠竹挺拔的身影。

南昆山的翠竹,既有頑強的生命力,又有清秀脫俗的美。一年四季保持昂揚姿態,翠綠的枝葉繁茂,不施粉黛,樸實自然,隨風招展。面對遠道而來的遊客,總是滿面春風,頷首恭候;竹竿高大堅挺,中通正直。每年颱風肆虐,狂風暴雨中,咬牙任風搖曳。竹根扎進自己深愛的土地,汲取生長需要的營養,堅守腳下每一份泥土,它是水土保持的衛士。南昆山美麗翠竹加上人類的智慧會使它錦上添花。

到南昆山不遊十字水度假村,等於白來。度假村座落群山環抱的十字水河畔,兩岸青山蔥郁,竹林幽深。小橋流水人家,綠道天然花芬芳。青山翠微,綠水長流。風格一致的別墅依山而建,翻修精緻的民宿傍水而居。徜徉其間流連忘返,心裡油然而生安居情愫。

與山道平行的十里竹亭,別致優雅,吸引遊客。長亭全部由竹子構建,就地取材,沿著山道而建,山道兩旁綠樹掩映,鮮花次第開放,涼風習習,花香氤氳小道,漫步其間,神清氣爽;長亭幽深,又是遮雨擋陽好地方,遊客暢遊其間,拍照留念,興之所至,來段勁舞,錄段抖音,朋友圈裡收穫讚聲無數,其樂融融,興盡不知歸途。

峰迴路轉水竹橋,你會驚豔眼前這道靚麗風景。由哥倫比亞設計師Simon Velez設計,全世界只造兩座,其中之一就在這裡。水竹橋由複雜結構細竹構成,內部紛繁有序可見天景。雄渾的傘狀結構越出橋面,竹頂木橋面,全部構建取材竹子,走在寬闊的橋上,透過一個個幾何多邊形構建的畫框,切割出竹林溪水的奇妙意境——清泉竹下流,人在畫中遊。

南昆山地處北回歸線上,氣候溫暖,雨水充沛。竹林裡,一年四季都長竹筍,鮮美的竹筍,清脆爽口,有機環保,堪稱山珍。既是吸引遊客的美味佳餚,又是暢銷的土特產;最妙的是帶著家人,來一場親情遊,紮進山林,尋覓野果,採挖竹筍,品味山珍,其樂無窮。

有史以來,南昆山山民繼承傳統竹藝,以竹子為原材料製作各種日用品,比如竹椅,竹凳,竹床,竹墊子以及各種餐具等;如今利用互聯網,承先啟後拓展思維,大力開發各種工藝品,線上線下結合電子商務,生意日益火爆,各種竹製品暢銷海內外。比如竹蓆,用南昆山毛竹精製。毛竹粗大,節疏,堅韌;南昆竹蓆創建品牌因製作精良,國內外暢銷。

離開南昆山,耳邊依然清流潺潺,竹濤陣陣......

綿延幾百公里的南昆山,是南國命脈。南昆山的翠竹喲,你是南昆山的肺葉,你是南昆山的精靈,你是大自然的饋贈,你的平凡與樸實,你的淳樸與寬厚,你的自然與善良,你的正直與無私,你的英勇和睿智,養育出一代代堅韌頑強的子民。

延伸閱讀

 

前一篇文章以終為始:企業長遠的利出於義
賦歸自然生態文選
一片葉落下整個秋天「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徵稿|生態(ecology)仍然是21世紀人類繞不開的話題,也是人類延續最應關注的項目。廣義的生態包含甚廣,其本質是善良與自然。其高者即「贊天地之化育」,而其於生活中,即包含節約、環保、素食、保育、心理健康、冥想、窮遊、有機、寫作、放牧、修身、芳療、綠色家居、動物遷徙、保護瀕危物種……。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藝文風自2025年始,推出「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專欄。散文為文學品類之一。然本欄目作者並不局限於散文家,而有各行各業的專才。其文字清通多姿,內容紥實深邃,可讀性高。 本欄目也歡喜讀者來稿,經審閱後刊發,以饗讀者。所有刊登的文章均致以薄酬。臺灣作者將透過郵局轉帳支付,其它地方作者一律以微信紅包折換為人民幣支付。如日後有機會結集成書,將獲贈乙本永作留念,然不另付稿酬。 投稿者視為認同以上各項事宜。投稿者請注意以下各項,以免影響發表機會: 甲)字數連標點1500以內。 乙)題目(包含副題)在12-15字間。 丙)作者生活照1-2張,像素1M或以上,橫式為主,16:9更佳。 丁)投稿專用信箱:lawfuk2012@gmail.com 或 psc518053@163.com。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