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誌:螻蟻、飛螢、壁虎、斑蝶

秀實,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詩學顧問
秀實,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詩學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專業學院寫作班導師、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委會審批員、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創意寫作班導師。曾獲「新北市文學獎新詩獎」、「香港大學中文系新詩教學獎」等獎項。 著有詩集《步出夏門行》、《婕詩派》、《臺北翅膀》等。評論集《劉半農詩歌研究》《散文詩的蛹與蝶》、《止微室談詩(1-5)》等,另有散文集、小說集等著作。2020年獲頒羅馬尼亞東西國際學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rient-Occident, Romania)院士頭銜。

01 螻蟻

滿城燈火在窗外,只有茅湖仔山那一爿黝黑,是沉默的。

隔著窗欄,我在書寫我的罪疚。文字如螻蟻般繁殖,漸漸在夜深時,堆成一個又一個的土窠。那些螻蟻攀爬滿屋,在紛亂如麻的地毯上,聚攏成群,又穿梭往來,並有了局部的衝突。

有的爬到我身後的牆壁,在那眾多的書冊裡進進出出。它們駄負著那些點或捺,沿路遺下了那些撇或鉤。

子時臨近,渾沌一片的黑暗漸漸透出光陰。螻蟻慢慢形成了它們的王國。我察覺到那模糊的邊界。螻蟻以觸鬚的擺動和世界溝通著。它們那八種的擺動方式,記錄了那隨著生活而來的懺悔。

我抬頭,黝黑的茅湖仔山和我沉默相對。

 

02 飛螢

獨居的晚上,常囚在家裡。垂下簾子,讓褐黃色的貓歇在沙發上。

為了一些家務瑣事,在房間與客廳間進進出出。有時是煮水烹茶,有時是給雜物東移西搬。

終於也躺在床上,翻起床頭一本擱淺了的長篇小說。那張落葉般的書簽仍舊浮蕩在74與75頁間。時漏點滴,不覺浮葉已流放到80與81間。孤獨的獸睡醒了。自心室裡爬出來。我開啟熒屏的天窗,窺見無盡的宇宙。並開始在鍵盤上敲打起來。好像下雨,是為了一些牽掛和懸念。

整個空間傾斜起來,我得摻扶著沉重的思想。清冷了案頭的鳳凰單叢,模糊了窗簾的落穗流蘇。我扶起身來,梳理起紊亂的窗簾子。一扇的空隙間,整個城市不寐的螢火,就這樣飛進孤寂的空間來。

 

03 壁虎

雨水自牆壁上的鑿孔滲入。日子久了,牆身剝落,出現了斑駁。

有些蕨齒狀的小葉在隙縫間生長著。不知年的掛曆,只餘下春耕圖的鐵皮。我在牆下的一張帆布椅上歇息。

一頭壁虎,自牆腳碎落的泥巴堆裡鑽出來。行行歇歇地往上爬著。那堵牆,斑紋如人體的胸肋。左右的有著平行的斜痕漬。壁虎停在盤骨窩上,再爬上右邊第七根肋。它凸出的眼球微微動著,看到一絲光自破爛的門框嵌入,牢牢釘在地上的瓦片。

三五隻飛蠓在光線中劃著弧圈,壁虎驚覺地吐著舌頭。並躲進左邊第二至第五的肋骨間。靜止著,不動如標本。

自帆布椅站起來的,是我的肉身。我的影子,已然鍥入土牆裏。

 

04 斑蝶

靜止時那是一個臉譜,動著時是焰火飛舞。

我沒有察覺到衣櫥上的監視者,伏在案頭上睡著了,一本翻開了的詩卷在窗欄下讓微風吟誦。而,我為一個遠去的年輕人,貼上他遺留下來的年畫。

那是一個殘夢和一張舊畫。

他沿大街走向繁華的市區,淹沒在滔滔人潮中,那些遺留在道路兩旁的花圃是孩提時代的記憶。我檢起了那張年畫,龍和色彩徹夜舞動。

風如一泓淺水,夜間的氣溫更冷。斑蝶終於枯萎為臉譜,那是焰火燃燒的最後一剎那。我醒來,所有已無半絲痕跡。

遠離城區的那個中央花圃,群蝶飛舞如一場斑駁的燄火。

 

延伸閱讀

 

前一篇文章暨大跨域育才 陳俞安阡陌游獨領風騷
下一篇文章東京代官山貴婦圈甜點 快閃台北晶華
賦歸自然生態文選
一片葉落下整個秋天「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徵稿|生態(ecology)仍然是21世紀人類繞不開的話題,也是人類延續最應關注的項目。廣義的生態包含甚廣,其本質是善良與自然。其高者即「贊天地之化育」,而其於生活中,即包含節約、環保、素食、保育、心理健康、冥想、窮遊、有機、寫作、放牧、修身、芳療、綠色家居、動物遷徙、保護瀕危物種……。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藝文風自2025年始,推出「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專欄。散文為文學品類之一。然本欄目作者並不局限於散文家,而有各行各業的專才。其文字清通多姿,內容紥實深邃,可讀性高。 本欄目也歡喜讀者來稿,經審閱後刊發,以饗讀者。所有刊登的文章均致以薄酬。臺灣作者將透過郵局轉帳支付,其它地方作者一律以微信紅包折換為人民幣支付。如日後有機會結集成書,將獲贈乙本永作留念,然不另付稿酬。 投稿者視為認同以上各項事宜。投稿者請注意以下各項,以免影響發表機會: 甲)字數連標點1500以內。 乙)題目(包含副題)在12-15字間。 丙)作者生活照1-2張,像素1M或以上,橫式為主,16:9更佳。 丁)投稿專用信箱:lawfuk2012@gmail.com 或 psc518053@163.com。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