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情荒地有琴天》記述賈桂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1945-1987)與音樂密不可分、精湛傳奇的一生。我是先讀了書本,再看電影,然後買了杜普蕾的CD。
年輕時自認為對古典音樂毫無慧根,即使聽了解說,依然難以沈浸其中。直到2006年到布拉格旅行,走進一場小型室內演奏會,因為近距離,能凝神觀看表演者每個細微的表情、動作,諦聽隨之傳出的旋律,我才發現我能隨著悠揚的樂音,感受其中的情感。
拜Youtube之賜,許多知名演奏者的表演都能蒐尋得到,只要看著電腦螢幕,彷彿就能置身演奏會。然而在1960年代,要聆聽古典樂,必須進入音樂廳或透過廣播,以影像記錄推廣或保存,在當時極為少見。意外搜尋到杜普蕾現場演奏的影片,實在驚喜。我翻閱手上的書本,這支影片應是為了錄製紀錄片,特地安排在現場演奏時錄影。
這場表演是時代的見證。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日蘇聯五千輛坦克開進布拉格,武裝入侵捷克。九月二日英國倫敦皇家亞伯特音樂廳舉行了聯合國音樂會,對捷克表示聲援,並將音樂會所得作為支援捷克難民的基金。
Jacqueline du Pré與指揮家夫婿 Daniel Barenboim應邀演出,曲目是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演出前,丹尼爾收到了若登台將被狙擊的恐嚇。然而,演出時現場的觀眾與多年後透過影片觀看到的我,完全感受不到這是場生命遭受巨大威脅本該惶惶不安的演出。
表演中途,杜普蕾的弦斷了,剝的一聲,在她弟弟的回顧裡,那是一聲巨響,他恐懼,緊接著的將會是杜普蕾的倒下。
但是,只見杜普蕾瞬即從容不迫的微微俯身向前,對台下觀眾說 “Two minutes break while I change my strings" 當她再度回到台上,觀眾傳來如雷的掌聲,指揮棒揚起,樂音再度牽引全場。

總覺得這斷絃與杜普蕾的從容以對,給了我某些啟發。過了好多年,經歷了一些事,才察覺,是專業訓練、是沉著。更重要的是預想與自信,預想過可能遭遇什麼,該有怎樣的回應,於是能不慌張失措。
說起杜普蕾,不能不提艾爾加。杜普蕾演奏的Elgar Cello Concerto 85,是我最鍾愛的樂曲。這首大提琴協奏曲,完成於1919年一次世界大戰後,可惜首演卻是一場災難,更感傷的是,在艾爾加有生之年,這首曲子都未能得到該有的重視,直到1960年代,杜普蕾的演奏使它永垂不朽。
艾爾加自己曾形容這首大提琴協奏曲是「一個人對生命的態度。」《艾爾加圖像》(A Portrait of Elgar)作者說:「這是表達個人憂傷與苦澀的音樂。」
對我,聽杜普蕾演奏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是在深不見底的黑暗裡,直覷生命的波瀾壯闊,知道自己還可以承受更多的撞擊;是在無人知曉的孤寂裡,與自己深刻的對話;是再險惡,還有隱隱的光亮牽引生命最堅強的韌性。並且相信辛苦總有回報,幸福華美終將到來。
我一直認為,閱讀、書寫、看電影、看風景、觀賞枝頭的花開花落、聆賞震動心弦的樂章,都是一生珍貴的陪伴。
延伸閱讀
- 粽香飄起年節味 勾出傳家美味來
- 蒔花弄草上陽台 許一畝田園想望
- 家鄉的滋養 一方水土一方人
- 看見美味:巧向蔬果花草借繽紛
- 看見美味:優雅下廚上菜知真味
- 春日饗宴:人間有味是清歡
- 聽食材傾吐秘密 端想像滋味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