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PwC Taiwan《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生成式AI不只是2024年市場持續探討的重大關鍵字之一,全球與臺灣約40%左右的企業領袖認為,生成式AI有利改善商業模式、拓展新市場,增進產業競爭力,可望增加5%以上的企業營收與利潤。
然而,企業領袖們也關注生成式AI的風險。全球(64%)、臺灣(85%)企業領袖重視採用生成式AI的資安風險,緊隨其後為法律責任、聲譽風險、散布假消息等,足見臺灣企業領袖對生成式AI保持積極,同時審慎觀察可能的風險。
AI使用門檻日低 關注6潛在風險
資誠創新諮詢董事長盧志浩指出,生成式AI帶來最大的衝擊,就是當機器從遵循指令做重複的事,變成具有創造能力,例如:Sora近期AI影片生成服務正式發表,立即吸引市場關注,只要運用文字描述就可生成高品質影片,再次突破過去認知界線,這些技術躍進,將逐漸讓新科技以更自然的方式,提供企業使用且技術門檻也越來越低。
調查報告中也發現,超過85%的企業領袖擔心使用AI帶來的資安風險,擔心不成熟的AI會帶來哪些潛藏風險與危害。盧志浩說,這樣的擔憂,隨生成式AI進化將更形加重,例如:歐洲最近推出的人工智慧法草案,採用更系統性規範來管理AI。可預期的,對於負責任的AI( Responsible AI)要求,將漸趨嚴格。
PwC將AI潛在風險分為AI運算效果、使用安全、人類控管能力、經濟衝擊、社會衝擊、企業營運風險等6類,相信未來對AI控管的要求只會增不會減,如何將一個黑盒子的技術,透過風險控管手段漸往灰盒子推進靠攏,正是後續技術大量應用的最佳途徑,否則這些風險將成為AI技術應用的阻礙。
企業參考模型 2價值思維4重點
盧志浩表示,企業領袖們急迫想知道,如何將AI有效運用在企業中,如何運用AI帶來新的競爭優勢,開拓新營收來源?如何利用科技突破增強員工能力,提升生產力?他首先透過探索企業AI策略與構成內容,提出企業參考模型,嘗試建立一個實現AI的策略思考方法,提供企業建立屬於自己的AI策略。
以商業眼光來思考AI,企業可採用2個價值思維、4個策略重點來訂定明確目標,兩個思維就是行銷AI與使用AI。行銷AI關注在市場與產品上,目標在增加營收;使用AI傾向關注事在企業內部的發展與運用,目標在提高生產力與降低成本,其中,4個策略重點分別是:xAI、+AI、AI-與&AI。

Experience and AI (xAI) 以AI創造不同以往的數位體驗,透過AI建立新的獨特個人體驗,包括:更簡單、更有智慧的互動方法,更貼心的個人化引導,更方便的個人助理等。
Plus AI (+AI) 將AI能力加入目前的產品與服務中,召集產品研發相關人員,重新就目前產品與服務中,尋思如何增加AI的模組,並透過這個新模組不斷學習,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異,並且考慮如何將落地與雲端的AI互補,以提供 不斷進化的AI功能。
AI Reduction (AI-) 使用AI來取代人力的需求,透過AI取代目前低階的內容生成或者重複性高的工作,透過重新審視工作並進行細分,把部分或全部工作運用人與AI的協作方式完成,以此降低人力需求。
People & AI (&AI) 讓員工透過自身運用AI提升工作效率與品質,擴大AI使用,透過使用情境(Use Case)推廣、廣泛訓練員工AI相關技能,強化員工掌握AI技能,能更嫻熟運用在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與品質。
盧志浩表示,這些都是一些「初期」解答,畢竟全球AI運用多數還在草創階段,目前很難有完整或經多年驗證的策略架構。企業可以透過上述架構來思考,如何將AI納入企業策略中,設法透過聯結思考與現有數位轉型策略相結合,嘗試將AI做為達成數位轉型目標的重要工具,以收事半功倍成效。( PwC Taiwan《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系列: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