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欲達標 朱武獻 : 地熱發電不可缺

台灣綠能協會總顧問朱武獻,留德法學博士,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銓敘部長、考試院秘書長,近年為地熱發電等綠能產業發展,積極奔走。
台灣綠能協會總顧問朱武獻,留德法學博士,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銓敘部長、考試院秘書長,近年為地熱發電等綠能產業發展,積極奔走。圖/ 朱武獻提供

2006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拍攝「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激起各國積極排定「淨零碳排」時程;大勢所趨各大國際企業也紛紛申請加入「RE100」組織。一時之間,再生能源與乾淨能源在各國如火如荼的被開發與使用。

朱武獻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這句話家喻戶曉,特別對於大家無時無刻都需要的「電」,最好保有多方來源、均衡發展。他說,台灣再生能源經過多年發展,基本上太陽能已開花結果;風力發電在中外廠商努力下,也蓄勢待發;唯獨用台灣地底下豐富的地熱發電,就差臨門一腳。

台灣跟日本、菲律賓同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擁有豐富地熱潛能。但地熱發電的發展遠落後鄰近政府。日本提供民間貸款開發地熱、菲律賓從1990年停用核能發電,改以BOT方式引進國外技術開發地熱。

朱武獻表示,台灣初步具備地熱發電專業技術與設備供應鏈。尤其,地熱發電較太陽光電與風電產業自主性更高,符合再生能源發展條件。最近,政府相關部門已看到地熱重要性,不過政策推動還是要再加速。

台灣地熱藏量豐富,惜未善加利用、投入開發,加上沒有相關公協會組織,致進展緩慢。歸根究柢關鍵應是地熱發電長期被忽略所致,結果造成地熱發電必須朝三方面迎頭趕上。

首先,地熱相關技術與人才缺乏。地熱發電規劃時,講究精準探勘與全面開發,育才是關鍵。很多人問怎麼知道鑽下去有地熱?當然不是到處亂鑽。根據過去探勘資料,台灣大約有26個地區適合地熱開發,搭配更多地熱發電人才精準探勘,確切取得熱源的藏量與深度,有利做出完整的地質探勘與實際產能規劃。

其次,法令不完備。一直到去年底,修訂中的「再生能源條例」中,才有「地熱專章」準備送立院三讀。最後,用BOT方式引進國外技術、經驗與資金協助廠商,探勘、鑿井、發電機組…,以進一步推動地熱發電的專屬先進產業鏈。

地熱發電潛藏兆元商機,投入地熱發電,前期成本與風險太高,經常造成許多廠商經營困難,商轉回收遙遙無期。即使像環球天下已經在東北角開發七處案場,有超過29MW實績的產業先趨,為避免衍生困擾,選擇自購土地進行開發。就是因為案場開發時經常遇到不可預期的阻撓。土地取得尤其不易。

地熱發電既然是國家能源政策,理應比照其他綠電通盤考量、積極推動,地熱專法快速通過與推動相當重要。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昭興提議台電協和電廠規劃在外木山海岸設置天然氣第4接收站(四接),改為「地熱發電廠」值得加倍關注。

李昭興前年11月發佈的資料顯示,每開發1GW地熱發電,政府每年可節省666億元石化燃料進口費,不只減少490萬噸燃煤,還減少1380萬噸二氧化碳。自俄烏戰爭以來,全球石化燃料價格飆漲,省下的進口費將更可觀。

朱武獻強調,民眾普遍認為太陽曬得到、風來感受得到,用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卻對地底下看不到的地熱發電存疑。其實,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資料顯示,地熱發電總量近160GW,開發約33GW,後勢可期。

地熱不受天候影響, 24小時可以持續發電。地熱發電後,尾水會透過回注井流回地下兼顧水土保持,這就是為什麼地熱發電,在其他國家已有近百年發電歷史,安全可靠無污染,可作為基載電力的再生能源。朱武獻認為,地熱發電穩定性優於太陽光電與風電,政府2030年要減碳5成、2050淨零,地熱發電不可或缺。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