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呼籲各國從 2016年到2030年由環境、社會、經濟3個面向推動並實現17項系列目標與169項子目標。台灣為落實SDGs在地化,產學兩端分別推出企業社會責任(CSR)與大學社會責任(USR)因應,北科大機電學院李春穎院長以德商威騰斯坦系列論壇主持人身分補充說明。李春穎說,系列論壇的第一場,從產業面切入,探討智慧工廠結合5G的作法;這場則從機電學門出發,探討領域內與能源攸關的議題、智慧照護、穿戴裝置與機電技術,落實SDGs提升生活品質的研究、案例與作法。
論壇在尼莎颱風強降雨中展開。李春穎首先由最近的俄烏戰爭、氣候變遷、國內天然氣與新能源問題,請教中央大學董必正教授與華梵大學李福星教授。有關能源、儲能技術、預測性維修與循環利用等議題,對話精彩、高潮迭起。例如: 董必正針對太陽能追日系統現況旁徵博引,提出感測器在2-3年使用後,經常因地層下陷、機構變形等因素失去準頭以及西門子利用軌跡公式應急修正的作法。在風力發電方面,李福星說得力於中央山脈護國神山般的地勢,使得台灣在世界20個最強風場中佔有16個;35個最強風場中佔20個,他同場加映,鉅細靡遺的科普海上風區運作實務。
有鑑於台灣步入超老人國,李春穎接著請教嘉賓老人照護與醫療輔具技術研發現況。董必正從智慧照護、影像監控、手勢辨識等,分享領域進行中的技術整合與研發進度。李福星提出,日本智慧照護機器手臂對臥床病患提供的服務以及語音回溯應用的重要性。李福星同時強調,感測器大量應用在美國醫療輔具中的現況。回應兩位嘉賓,李春穎半側著臉回憶並詢及霍金利用眼球轉動、阿湯哥利用腦波控制的電影畫面片段,在目前醫療輔具研究與應用的現況。董必正以中央大學腦波研究現況與病患操控制動器規劃回應;李福星也利用壓電原理、模式與應用補充這部份的進展。
穿戴裝置與機電技術整合可以提升生活品質且案例摭拾可得,卻仍然是SDGs機電領域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李春穎在介紹新加入的劉柾甫總經理後,迫不急待就請教市場最新應用。劉柾甫如數家珍的提出長照中心與嵌入式技術的應用即景以及穿戴裝置應用在腦機介面互動、復健ROBOT的實務。董必正也補充有關穿戴裝置除了感測器,另外接上通訊裝置的擴充應用。李春穎Echo說,親身看過尿布嵌入感測器應用。李福星則注意到穿戴裝置從虛擬實境(VR)到擴增實境(AR),對老人在精神上、心理上治療的應用價值。
論壇在窗外滂沱大雨聲中結束,然而,窗內學者專家明快的對話鏗鏘有力,更勝雨聲。李春穎結語時,徐緩有致的指出,機電領域是講究整合的科技,持續加快整合的速度與力度才可以與時俱進;同時,從今天討論的三大議題可以瞭解到感測器幾乎無所不在,如何正確解讀這些從不同感測器取得的訊號以及根據這些訊號處理的相關延伸研究,值得關注。聯合國從早期協助開發中國家脫貧到目前SDGs轉換為全球所有國家全面推動,李春穎語重心長的說,落實SDGs的相關研究,已有初步成果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