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全球反詐騙聯盟GASA與資料服務供應商Scam Adviser 2023年發表的調查報告,全球有高達25.5%人口被詐騙,總財損大約1.02兆美元。其中,台灣被詐騙總財損超過新台幣2,000億元,占整體GDP近1%,顯示詐欺犯罪不僅威脅著個人財產安全,也讓台灣社會付出極大成本,嚴重損害金融秩序。
尤其隨著數位科技與世界經濟迅速發展,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全球企業正不斷面臨詐騙威脅,世界經濟論壇提出要建立國際「數位信任」的共識。鄧白氏(D&B)響應政府智慧防詐與數位信任政策,加入全台第一個專注詐騙防治與數位安全的台灣數位信任協會,與新科技應用、資安防護、反洗錢、詐騙防治等領域專家齊心打詐,提出企業數位信任治理具體作法。
詐騙洗錢風險高 數據賦能防詐
全球詐騙手法日新月異,金融詐騙早已不只是單純針對個體消費者的犯罪行為,詐騙集團觸角早已伸向企業,透過設立空殼公司、複雜的跨境交易,利用不同國家地區的法律差異規避監管,將犯罪活動擴展到海外再串聯回國內,對個人與不同規模企業乃至全球經濟都造成深遠影響。
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Julian Prower)指出,鄧白氏成立180多年以來,一直致力協助全球企業解決管理風險,現將此經驗應用來幫助台灣企業防範詐騙,與台灣產官學研密切合作,共同打造更安全的商業環境。
鮑文安說,鄧白氏可以透過全球近6億家企業的資料,深入挖掘企業背後的關聯關係,有效識別潛在詐騙風險,利用對企業族譜、實質受益人、股權結構等多面向數據分析,提供全面風險評估。最終目標是為台灣企業提供強大數據驗證、識別風險,保護企業資產。
盡職調查信用諮詢 落實反詐騙
鄧白氏台灣分公司數據長呂苑玲說,金融詐騙手法多樣化,企業盡職調查成為防堵金融犯罪第一線,企業在交易前如能對資訊進行詳盡查核,成為企業降低風險的關鍵。她並以數據應用場景說明鄧白氏數據科技在反詐騙與信用諮詢平台的日常作業。
在反詐騙方面,做好身分識別與盡職調查,確認交易對象是否合法、是否為虛設的空頭商號或企業社,甚至是單一地址登記多家公司行號,以防堵洗錢漏洞;信用諮詢平台則可蒐集並彙整企業付款、信貸紀錄,提供主管機關、公股銀行、存款公司做查核。
其中,身分識別與盡職調查的內容與工具,涵蓋交易公司的規模、財務資訊、營業範圍、股東所有權結構、關係企業、重要決策者、實質受益人/股份比例、制裁及觀察名單、政要/國有企業、境外公司、負面新聞、訴訟紀錄、ESG表現等。
鮑文安指出,全球詐欺事件日益猖獗,鄧白氏響應政府政策,積極參與台灣防詐工作。相信數據是企業防詐利器,鄧白氏以數據為基礎,提供企業深入洞察,協助企業識別潛在風險,將有效防範詐騙降低損失,為台灣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延伸閱讀
- 經濟犯罪挑戰全球 供應鏈勞動人權升
- 鄧白氏企業樂觀指數齊揚 經濟前景佳
- 鄧白氏推合規管理平台 亞洲在台首發
- 永續金融創新 鄧白氏全面助攻合庫
- 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 Q2正向樂觀
- 全球CSRD調查 63%企業有信心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