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電子與半導體產業 關注市場
川普2.0關稅政策即將來臨,台商供應鏈版圖加速重組,具有區域關稅協定優勢及市場潛力的東南亞地區,扮演關鍵角色。在東協國家中,馬來西亞以相對透明的法治環境與基礎建設以及政府招商政策,在這波AI浪潮中成為全球電子與半導體產業高度關注的重要市場。
資誠日前舉辦全球供應鏈布局機會與挑戰,探討進入馬來西亞的策略與市場亮點,其中特別解析馬國最新成立的的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以及單一家族辦公室,協助企業敏捷布局馬來西亞。
語言文化包容度高 有利接軌國際
資誠東南亞稅務服務會計師鮑敦川指出,世界銀行全球競爭力與經商便利度,馬來西亞在190個評比國家中排名12居東協國家前段班。馬國政府開放與支持性政策,外匯開放,中英文可通,投資其中對台商可增海外營運管理的便利性。
馬六甲海峽位於印尼與西馬間,連接東西方海域,為世界重要海運管道,也成就馬來西亞在東南亞的樞紐位置,在供應鏈的配套上也有相對優勢。鮑敦川以輔導台商海外布局經驗分析,馬國人才文化多元,對華人文化接受度高,當地員工具備多元語言與文化包容度,有利無縫接軌國際其他不同國家。
因應國際情勢 租稅優惠有吸引力
PwC Malaysia執業會計師王税寬(Keegan Ong )說,2023年馬來西亞外資投資金額近290億美金,較2022年大幅成長近95%。疫後這幾年,歸功於成熟的供應鏈和跨國大企業投資,每年投資數據持續成長。目前最大投資領域是電子和電器,檳城更有東方矽谷美稱,完善的電子產業供應鏈是台商發展的潛力產業領域。
王稅寬指出,以稅務觀點看,馬來西亞的租稅優惠相當有吸引力,只要符合新興工業地位的產業,不管新投資或擴廠再投資都享租稅優惠。王稅寬提醒,台商對馬國的投資,除檢視是否符合當地政府所提免稅或租稅抵減等相關投資優惠,更要因應近期國際情勢,考量全球最低稅負制下對各國稅務環境的影響。
柔佛-新加坡特區 資料中心樞紐
PwC Malaysia稅務協理池佳凌指出,在2024年1月,星馬兩國簽署設立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打造東南亞版香港深圳特區,以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發揮互補優勢。其中,柔佛位居南馬與新加坡僅一水之隔,為資料中心樞紐,Google、微軟、輝達等在柔佛都設有資料中心。
普華外國法合夥律師張家健表示,馬來西亞是東協地區中司法環境相對健全的國家,與台灣又簽有投資保障協定,投資環境相對穩定。另外,家族企業是否需要家族辦公室取決於財富規模和複雜性,除考量稅收制度,金融監管或法令規定也是首要關鍵議題。
單一家族辦公室 森林城市稅優惠
池佳凌分析時指出,馬國在2024年7月通過森林城市發展項目,第一島(Pulau Satu)成為免稅區。未來,馬國政府可望宣布森林城市為特別經濟特區,包含單一家族辦公室,金融全球業務服務等配套優惠措施。也將成立投資促進中心,協助企業在柔佛設公司並協助相關投資事項,促進跨國發展以吸引更多外資,營造互惠效果。
森林城市稅優惠中有單一家族辦公室制度,池佳凌說,參考星港都有家族辦公室概念,馬國也將在今(2025)年啟動家族辦公室計畫,以吸引更多高資產家族將馬國當成財富管理樞紐,提供兩項亮點,包括凡符合特定規定的投資收入,提供0%優惠稅率以及設立成本與滿足經濟實質門檻相對星港低,在資金管理上具更多靈活性有助外資企業分散投資風險,永續傳承家族財富。
政策利多 有利碎鏈調整永續經營
張家健說,建立家族根本大法如同立憲,可先以家族憲章建立家族根本大法,再透過家族辦公室協助落實家族憲章內容,以邁向正式治理機制,維持家族和諧、經營永續與傳承資產等目的。其中,規劃重點在如何將家族財產的所有權、管理權與受益權三權分立,以有效職能分工減少紛爭,實現永續家族財富管理。
張家健說,從近期的外資投資數據佐證可看出馬國在稅務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積極態度,透過稅制改革和設立經濟特區,推動國家經濟持續增長。企業應就進場、營運和退場三階段商業規劃並要對當地政府相關法規有基本了解;從投資與營運模式等面向評估、適時尋求專業意見,以綜合評估未來資金運用,在碎鏈時代才能進行供應鏈調整以應變局,並朝永續經營邁進。
延伸閱讀
- 資本市場環境友善 新創台灣IPO意願增
- 留臺傑出校友獎 方俊能促進台馬交流
- 臺馬智慧醫療醫材媒合 共拓國際市場
- 全球供應鏈重組 資誠助力台商進泰馬
- 東協不動產投資布局 資誠普華說策略
- 馬國2024財政預算案 看見南向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