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移民記:天時地利人和

倫敦移民記:天時地利人和
芷諾,專業調酒師、畫家、作家,現居英國。創立中發白個人畫廊暨工作室。曾任職教育、翻譯等職業。數年前對雞尾酒產生濃厚興趣,醉心學習,並毅然轉行從事調酒行業,曾出演香港無線電視TVB美食節目。居英後參加多個調酒師大賽並獲獎項。現為「英格蘭得獎調酒」師。文學作品散見於中、港文學雜誌及詩刊。著有雙語詩集《一個人的狂歡 》(Living Poems: A Lady In Hong Kong)及英文微型小說電子書《It Sounds Like a Plan》。圖 / 芷諾提供

兩年多前的一個冬日清晨,我抵達倫敦希斯路機埸。那天是肺炎疫症解封後,英國取消兩星期隔離的第一天——消息是在我離港的前幾天才公布的。移民英國前,多番旅次歐洲,然從未踏足過英倫三島。抵達倫敦時心情既興奮又矛盾。

在歐洲生活,一直都是我心中所想的;但一想到從此要離開家人、朋友和自己長大的地方,思緒就變得複雜起來。不過,人本來就是流動的。轉換工作是一種流動;搬家,也是一種流動;移民,只不過是時間與空間跨度大一點的「流動」。這麽一想,興奮又比矛盾多了一大截。

抵達英國,正是全年最寒冷的二月。人們常說,倫敦不停下雨、天氣潮濕、日照時間短等等。幸好,著陸那天,是一個和暖且天晴的冬日。可能,我並不是誰的貴人,所以,出門沒有招什麽風雨吧。

這樣美麗的一天,也正好為我的新生活啟個好開始。雖然,那天排隊入境的人多得很,但尚算五行無阻。入境官也只是隨便問我幾個問題,便讓我通關。當他知道我是調酒師後,還跟我開玩笑說:希望以後會在你工作的地方碰見,嚐嚐你搖的雞尾酒。最後,還祝我一切順利。

承蒙他的祝福,找工作、找住的地方,都相當順利。到埗半年後,我在一個全英格蘭雞尾酒比賽中獲得奬項,算是薄有名堂的得奬調酒師。

倫敦,是感受「一天四季」的最佳城市。雨,會隨時下。即使此刻烈日當空,下一刻,灰雲還來不及出來打招呼,雨,已經下得嘩啦嘩啦了。不過,即使下雨天,空氣卻一點不潮濕,也不翳焗;風,也會隨時刮起。早上天氣正常,路旁的綠化樹靜立著,一點要刮風的跡象都没有,未到中午,風卻突如其來,風大到連健碩男子也得逆風而行,才不致被吹倒。

除了下雨,還有一個熱門話題——日照長短。十二月是日照最短的月份,每日大概只有八小時日照;日照最長的時間在六、七月,每日天光超過十六小時。其他月份,每日十至十四小時有陽光。我想,我肯定絕非正常人。在倫敦生活,我嚮往的比抱怨多,正確點說,根本沒什麽不滿意,比較想投訴的,就是日照最長的六月和七月。

怎麼人人都在期待的,我卻不太喜歡?因為夏天,每晚到九點多天仍亮著,以為時間還早,一看手錶,已經接近晚上十點,餐廳、店舖馬上就打烊,妄想一天能變長是不可能的。況且,歐洲文化是以生活為先,工作為後,不少商店傍晚六﹑七點便關門;咖啡店更早在四﹑五點關門。所以,對我來說,日照太長反而渾身不自然。

英國曾被羅馬和其他國家統治過,歷史悠久豐饒,有關英國的相關歷史故事,遍佈大待小巷。至少,在倫敦是這樣的。倫敦除市中心,還分了幾十個區域,組成大倫敦。各區間,基本上保有有不同形貌,差不多有十一條路線﹑三百個車站的鐵路連接,交通便利但複雜。

都會線(Metropolitan Line)是最古老的地下鐵,已有一百六十年之久;最新的伊利沙伯女皇線(Elizabeth Line),只有一年左右歷史。當你走在街上,看到最多的就是Free House或Public House,簡稱Pub,也就是英式酒吧。前者叫法和後者叫法不同,主要跟他們賣的啤酒有關。這些酒吧,不少是百多年前,甚至數百年前建的。

我還聽過一段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小歷史。倫敦市中心東面有一座酒店,酒店大廈是座二級保護遺產。據說,二戰期間,該建築的圓拱形馬賽克天花板,經過外面槍林彈雨洗禮,幸運地只破了一小塊。時人為紀念這段神奇的戰後生還史,便用了象徵血的鮮紅色玻璃,修補那塊受盡槍炮攻擊的缺口。這樣,既增加歷史意義,又有了漂亮的藝術天花板。

生活在倫敦,就讓我這個從外地來生活的人,為這座五花繚亂和充滿複雜美的城市,從此增添一點繽紛!2024年4月30日凌晨寫於倫敦)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