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的漂泊:那個花開的午後

佩英
本文作者佩英,雙語詩人,英詩譯者,報紙專欄作家。祖籍廣東惠州,新西蘭碩士。2023年以一首組詩〈蝴蝶〉獲第30屆義大利「烏賊骨」最佳外國作家獎。现任世界诗歌運動大洋洲協調員,新西蘭華文作協理事。最新作品收錄於台灣《中國語文》23年5月與24年2月號。圖 / 佩英提供。

朋友的女兒要回國,我來到她的住所,送行。

屋子位於城裏的一座山腳,一所普通兩層高小木屋。她的屋子在前院,後院另有一所屋子,一條長長的車道通到其後。讓人吃驚的是車道兩旁滿是叢叢櫻花樹。此時正值櫻花開放時節,這二、三十棵櫻花一字排開,燦爛斐然,整個處所因此熠熠生輝,連整條街巷也明艷起來。我那因她離去而鬱鬱寡歡的心,生出一絲亮色。

她是舊友的女兒。前幾年來紐西蘭,當時只有十六歲。稚嫩的臉、稚嫩的聲音,留一頭小女生常見的椰子殼短髮,讓人擔心她如何適應這裏全新的留學生活。

幸好,她適應得很快。華人留學生愛「抱團」,中學和大學她都有語言相通的朋友,生活並無障礙,順利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大學畢業後順利找到工作,在一間中資企業做財務工作。

初來頭兩年,我時有探訪。隨時間推移,她越來越獨立。後來是過年過節時,我們才相約小聚。之後,我們更多是在網上互通消息。直至她說要回國,不打算在紐生活,我才如夢初醒,悵然若失,後悔沒多去看她。

她的行囊早已收拾好,並無別事需我打點。她端來茶點,我們就坐在二樓的陽台說話,敘別。下午的太陽暖暖地照身上,屋外一樹樹櫻花灼灼綻放。清風徐來,點點花瓣隨風飄落,漫不經心地落在車道、草地、陽台和我們衣襟上。此時是正午時分,周遭卻出奇安靜,偶有一二聲鳥鳴,鳥兒簌簌地從枝間掠過,飛到不見人處。

她說不打算再回紐國。從十六歲到二十二歲的六年光景,她身邊的朋友換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變的,他們都是中國人。大家在一起說中國話,做中國飯,甚至現在就業的公司,老闆和同事也是中國人。既然圍繞的人事都是與中國有關的,為何要留在紐國?她淡淡地問我一句。

我不知如何回答。他們這一代留學生與我們當年不同,他們有更多的選擇。他們不需要去洗碗、掃地、端盤子來交房租,他們不缺這點生活費。更何況,他們在本地受教育,有本土大學文憑,找工作是不成問題的,只是要找好工作才是個大問題。既然中國更容易找到「好工作」,他們有必要滯留此地,在底層徘徊無期嗎?

望著屋外那片明媚景色,我無語。我們挑了陽台最靠花枝的角落,細細品茶,好好看花。既然要走,就把美景看個夠,把清新的空氣呼吸個夠,把這份安靜享個夠,不辜負六年所交的學費、房租和青春時光。我知道,回去後,她的屋所不會再有這樣的景致了。

她回的那個大都市,正是我當年迫不及待離開的。時光荏苒,今非昔比。那裡的樓更高,車更多,商品更加琳瑯滿目,當然人也更多,空間和草地也越來越少,休憩在此的花鳥蟲豸也成稀缺品。

整個下午,我們在陽台上閒散地對著櫻花樹,輕輕地說話。我們扯扯當年她初來乍到時的一些糗事,說到好笑處,掩嘴而笑。我們不敢笑得太大聲,怕震落垂手可觸的花瓣。

第二年春季,我收到她寄自日本的明信片,一張燦爛的櫻花圖。落款處是東京禦園。上書:「我正在東京出差,工作繁忙。聽從尊囑,抓緊看花,狠狠地、貪心地看。」落款處有個大大的笑臉。依舊是當日那個青春靈動的少女。

我不禁莞爾。誰會忘記那樣的一個午後呢?那個連呼氣都怕驚擾了花開的午後……

延伸閱讀

 

前一篇文章看齊國際頂尖大學 長庚新學位袍亮相
下一篇文章暴雨下:母親何梁祝瑟的故事
策略風副刊 盲盒子精選
「盲盒子」原為新興的商場營銷手法,買家選購時只知其為系列產品之一,至於確實款式,唯有打開盒子才知內涵。2024年起,策略風推出盲盒子色彩文選,整整一年每週六呈現不同色彩供文學同好開盲盒,全年共有來自全球50個國家或地區的華文創作者支持,整個活動受到關注與歡迎。 2025年起,我們決定以盲盒子色彩為策略風副刊的名字,希望藉此持續匯聚全球華文創作能量並推廣跨域在地書寫與創作。書寫上,雖仍以散文為主,但不侷限於散文。只要文字清通多姿、內容扎實深邃、可讀性高,都歡迎帶著你專屬的色彩到策略風盲盒子副刊添姿采。 盲盒子副刊逢周休或假日推出,來稿不另付稿酬,日後若有機會結集成書,將贈送乙本留念,投稿者即視為同意以上事宜。投稿盲盒子副刊時,注意事項如下,感謝合作: 甲)字數(含標點)限1500字以內。 乙)題目(含副題)12-15字為宜。 丙)附作者照片1-2張,橫式優先,16:9比例最佳,像素須達1M以上。 丁)投稿信箱:lawfuk2012@gmail.com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