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寫得一手有個性又漂亮的硬筆字。這柔韌又有些特立獨行的硬筆書寫,是她研究食譜的副產品。她研究食譜的時候,總是很認真的先寫摘要,「寫了摘要才會讀懂要怎麼做」她總是這麼說。
更多的時候,她看著電視上教做菜的節目,拿著筆,飛快地記下食材和作法;最後,不論是食譜摘要還是電視節目筆記【圖1】,都會重新謄寫在硬紙板上,變成夾在廚房櫥櫃裡的菜卡。然而不只有菜卡,但凡採購清單、設計圖稿的計算式或製作筆記,任何手寫的東西,媽媽說:「這都是我的情書」。一點兒也沒錯,食譜是母親給我們的情書。
在《家傳食譜》系列中,有一組小型雕塑作品,在其中的一件〈家書.情書Ⅰ〉(2017,【圖2】)之中,我將螢光粉紅的塑膠家家酒圓桌,放置在一整疊象徵食譜的圓形的手抄紙上,手抄紙上頭畫著玫瑰紅色的小圓點;小圓桌與手抄紙都是相同尺寸的圓形,一起裝在扁扁的、不可能裝得下甚麼東西的行李箱裡。

扁扁行李箱裡圓圓的手抄紙上,有著一點一點玫瑰紅圓點,圓點隨著紙張的疊加增多分散開來,好似每一個家庭的家常菜譜的變化,也許每天的菜都是一樣的-炒青菜、炒蛋和煎魚;有的時候會有些變化,也許是家常豆腐、麻婆豆腐或蕃茄炒蛋。家常菜總是和過去是一樣的,就像滷味一般,好似它的味道永遠不會改變;家常菜總是和記憶中是一樣的:水餃,牛肉麵或是水煎包,都是一樣美味。
這一組的第二件〈家書.情書 Ⅱ 〉(2017,【圖3】)是一疊裝在盤子當中橢圓形的手抄紙,疊起來的紅色邊緣與白色的紙張,好像紅糟肉一樣,盛在老盤子中。兩張相對的椅子嵌在象徵食譜的手抄紙裏頭;紅色珠鍊輕輕地繞著食譜,交錯地穿過椅子,最後兩邊的重力,懸垂在盤子的兩端,盤與食譜變成船,也變成橋。它們是母親的食譜,也是我的家書,它們是母親的「情書」,也是我療癒處方簽。
〈家書.情書 Ⅰ、Ⅱ〉試圖描寫家常食譜支撐著日常重複的飲食餐桌的圖像,每一個家庭的餐桌下,每一個餐盤上,都有著家傳食譜的堆疊,下一代傳承著上一代,下一代改變著上一代,而食譜也在日常中被記憶了好幾代。

譯為食譜、配方或處方簽的‘recipe’,必須具備有「材料清單」,不論這份材料將製作食物或藥方; ‘recipe ’也必須具有「指示」,不論是指示如何製作或服用。《家傳食譜》將 ‘recipe’ 的兩個意義重疊起來,試圖體現食譜即是療癒藥方的雙重性意義。就這樣,家書、情書與食譜一遍又一遍地層層疊疊在《家傳食譜》系列的作品之中。
「家傳食譜」與烹飪技藝的傳授,體現著生命智慧的傳承,與工藝或為人處事一樣,影響著我做為人以及創作者的基礎。傳授家傳食譜的關係,有可能是母女、父子、祖孫或是其他親屬關係;「家傳食譜」不僅體現情感關係以及技藝的智慧,也發散家的意義、規訓與複雜性,這些即是日常生活的精神性。這是家傳食譜超越日常生活飲食的意義所在。
延伸閱讀
- 媽媽的情書:家書、情書與食譜 (下)
- 平凡的紀念性:鴛鴦餅外的吉光片羽
- 川香味飄出台菜混融的痕跡 反思複合性歷史真味(上)
- 川香味飄出台菜混融的痕跡 反思複合性歷史真味(下)
- 佛蒙特駐村深度依戀的汲取 再現平凡時光暖滋味
- 首爾清溪川上鄉愁浮動 韓宮年糕塔疊出幸福原型
- 紐約首爾折疊時空 收進行李箱的家傳食譜與大海
- 曼哈頓中城跳上鍋鏟的鄉愁 勾出家傳食譜新念想
- 家傳食譜:滷鍋深味建構與共情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