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能效新勢力 工研院帶動深度節能

工研院ITRI NET ZERO DAY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匯集全臺27家公協會與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以數位科技打造完善能源效率解決方案。圖左起為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彭裕民、台灣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理事長陳伯綸、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理事長郭振坤、台灣化學產業協會理事長陳偉望、能源署代署長李君禮、環境部次長施文真、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技術司長郭肇中、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台灣流體傳動公會理事長黃威仁、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理事長顏家鈺、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理事長黃獻毅、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執行長林若蓁。圖 / 工研院提供

用數位科技升能效 引領綠色轉型

工研院昨(8)日ITRI NET ZERO DAY,以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論壇暨特展,邀請跨域專家共同探討如何以數位科技打造完善能效新解方、接軌國際趨勢,聯合產業建構氫氨產業鏈。同時也展出許多關鍵技術,透過產官學研合作以科技實力,引領亞洲甚至全球綠色轉型。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表示,COP28將能效提升年目標列為4%,臺灣近年積極推動產業能源轉型、節能措施及製程改善,過去5年能效年均改善率達5.4%,超越全球目標。深度節能推動方面,也藉由導入能源技術服務業商模(ESCO)、修正產業創新條例,提供企業購置節能減碳設備投資抵減,全面促進企業設備汰舊換新。

三策略協助企業減碳 強化競爭力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總統賴清德已宣示2032、2035年的減碳新目標相較今年,要分別減碳量32%、38%正負2%。同時,宣布國發會綠色成長基金挹注下,環境部預計Q3就可讓相關新創企業申請投資。

工研院研發「沙崙氫應用示範驗證平台」整合氫氨產輸儲用的關鍵技術,目前已有20多家廠商導入使用,是臺灣氫氨發展重要驗證基地。前排左起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台灣綠電應用協會副理事長許嫻音、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陳萬來、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大同公司顧問林佳添。圖 / 工研院提供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政府跨部會合作推動20項旗艦計畫,在臺南設置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預計至2030年政府預算還將投入超過新台幣1兆元。此外,針對全國碳排比超過50%的製造業,將從能源轉換、製程創新與循環經濟三大策略著手,協助降低碳排並強化產業競爭力。

升能效創三贏 應對關稅戰三策略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國際能源署(IEA)把能源效率視為邁向淨零的「首要能源」,它可同時降低能耗、碳排與成本,帶來經濟、能源與環境三贏。各國將提高能源效率視為重要政策發展目標,臺灣做為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必須透過提升能效、再生能源應用與低碳技術創新,掌握產業轉型契機。

工研院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採用創新低碳智慧雷射銲接方式,能達到近80%的節能效果,獲得2025年愛迪生獎銀獎肯定。前排左起為亞力電機總裁楊振通、技術司長郭肇中、環境部次長施文真、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曹芳海。圖 / 工研院提供

劉文雄指出,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措施帶來的挑戰,將從三策略全力支持產業,首先,發揮關鍵技術開發者角色,發掘利基市場、鏈結技術移轉,加速產業升級與轉型;第二,加速立足臺灣佈局全球的全方位策略,工研院將橋接臺企與美國等夥伴掌握國際市場契機。第三,產業轉型應積極尋求創新與藍海商機。如H型鋼構雷射銲接全球首創技術等。

氫氨AI循環再生 30+項創新技術

活動現場展出超過30項創新技術與服務,涵蓋氫氨、AI以及循環再生應用等。包括沙崙示範驗證平台整合氫氨產輸儲用的關鍵技術、用於台東金崙與延平的地熱案場智慧產測系統、透過AI演算法優化商場冷櫃冷卻強度的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AI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結合AI運算與材料技術大幅降低90%碳排。

還有,應用IoT追蹤管理與AI決策調度使循環包材與資源管理平台,成功降低超過15%包材流通碳排、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採用低碳智慧雷射銲接達到近80%節能效果、瀝青刨除料轉化為高品質再生資源技術則可有效分離刨除料中瀝青與砂石,使廢料變為資源等。

5大論壇 共探產業綠色低碳未來

在論壇方面,5場主題邀請企業共探創建產業綠色低碳新未來。首場主題帶動綠色新經濟,探討以數位科技助攻深度節能做法;第二場探討提升能效的新工法、高效節能新解方;第三場打造節能新戰略,探討透過改變企業組織行為,達成節能成效創造商機;第四場探討低碳氫氨供應與應用契機,解鎖相關應用趨勢與前景;最後,第五場探討循環再生商機。

全球能源轉型進入關鍵期,不少國家已將提升能效與潔淨技術研發,視為今後重要發展策略,昨天的活動匯集全臺27家公協會共襄盛舉,中華電信、中鋼、台肥、研華、復盛、寶成、遠東新世紀等應邀分享提升能效經驗,藉由產業交流共學,探討永續發展新策略。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