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能源 鄭智文:應如物種多樣性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綠學院帶路人鄭智文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綠學院帶路人鄭智文認為,國家電力發展應循序漸進但須提早規畫行動;如同物種多樣性朝多元發展以取得互相調和作用,但不宜過度發散。圖 / 綠學院提供

國家電力發展是攸關產業發展的10年大計,如何調整配置?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綠學院帶路人鄭智文認為,應循序漸進但必須提早規畫並行動。同時,新能源發展應如同物種多樣性一般,要朝多元方向發展,以取得互相調和的作用,卻也不宜過度發散。

鄭智文指出,推展新能源具有未知性,學習過程不免犯錯,也需要修正,故應先在小範圍落地驗證並俟運轉一段時間後,再設定「野心勃勃」的目標較可行。至於目標的訂定,應由能源主管機關、台電以及產業界專家共同參與和討論,以求周延。

不同能源各有優缺點,宜整合應用才不會被綁死。鄭智文補充並說,煤最容易取得、價格低廉的傳統基載能源,台灣在去煤風潮下,持續提升天然氣比重,天然氣相對乾淨,但仍有碳排。

此外,台灣的離岸風電無庸置疑目前正面臨市場面的調整,發展新能源同時建立國產化能力,必須要求國產化業者具備進軍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不能只侷限在國內。

鄭智文強調,公平開放的市場競爭機制對於新能源發展很重要,應該做到如同電力交易平台的完全競爭,他認為,由市場需求帶動產業發展是水到渠成的好策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綠電交易就是最佳實例。

至於,氫能、地熱及海洋能做為下階段發展目標。其中,氫能相對成熟,加氫站是基礎建設,但氫能車普不普及的問題,影響加氫站的投資意願,於今形成兩難。

地熱理論上有機會成為下一個風起雲湧的項目,加上台灣具備豐富的地熱資源,沒有理由不去嘗試,鄭智文主張應加速發展地質調查、探勘及取熱的技術能力,但只有深層地熱較具商業價值。

2025年再生能源的20GW目標若無法達成,應檢討原因。鄭智文籲請執政者要有使命感,做對的事;要使承辦公務員免於恐懼:不因擔心有利廠商就等同圖利廠商,導致綁手綁腳。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