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在AI技術快速推進、地緣政治影響供應鏈以及全球數位化程度提升下,勢在必行。根據PwC Taiwan與產業署最新發布的2024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報告1,發現企業對數位工具掌握度提高並漸往中高階移動,不過AI應用的使用率僅約一成仍處萌芽期。
重塑商模 克服資金組織變革挑戰
這項調查報告綜合 1,200 份量化問卷並收錄4位臺灣企業領袖的質性訪談觀點。調查指出,目前企業數位轉型目的在提升作業效率(65.6%)、有效管理庫存(40.9%)。未來3年,則關注產品與服務品質提升、開創新商模以及開發與拓展通路,將焦點轉向客戶與市場。
數位轉型過程,企業反應首要挑戰為資金壓力(54.7%),包括擔心投資效果不如預期、數位工具成本過高等。42%企業認為,轉型時組織變革過程可能因員工抗拒、營運模式複雜等因素致增困難,顯示數位轉型不僅在導入工具,更需同步推動變革管理才能提升成功率。
AI 應用仍在萌芽 九成尋找切入點
調查顯示,企業採用AI尚未普及,僅約1成(8%)明確應用AI,多數則聚焦提升工作效率 如:推薦學習、利用機器學習做分析等以及提升生產力,如:自動化聊天機器人、自動駕駛車輛,部分領先企業則利用 AI 提升客戶體驗。
超過九成(92%)企業尚在探索切入點,對 AI 工具的效益仍有保留甚至擔憂。調查同時指出,由於AI 模型訓練成本高昂,多數企業傾向採用現成大型語言模型或工具,以避免從頭訓練耗費時間與金錢,同時經常藉由外部專業廠商協助以確保能加速導入。
資誠創新諮詢董事長盧志浩強調,隨著AI技術逐漸成熟,看好長期仍將滲透至企業各項活動,如提升產品的品質、改善獲利能力等。他認為企業應聚焦痛點,設計AI基礎架構並進行員工技能培訓,以達到最大化AI效益。
針對痛點 加速數據的可視性布局
本調查分析臺灣產業數位轉型現況並提供建議措施,除服務業、製造業及農業外,今年新增陸運業、醫療保健與社工服務業。以服務業為例,在勞動缺口下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業,主要透過數位轉型來重塑商模,提升營運效率、搶攻市占、加速提升數據可視性布局,以透過系統整合管理價值鏈。
其中,製造業各營運面向對數位工具的導入較平均,以數位轉型提升產品品質、作業效率。高度數位化者則更專注應用數位工具來應對全球供應鏈的快速變動、人才管理,積極投入AI、工業4.0 解決方案、智慧機器人、物聯網技術、數位孿生等進階工具。
農業方面,面對人力高齡化與人工短缺、全球氣候變遷等挑戰,數位轉型的方向,包含建立新網路商業模式,整合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以及優化物聯網生態系統,從優化營運、穩定銷售雙面向提升競爭力。
陸運業由於面臨人才需求大、用戶體驗差等問題,正積極尋求數位工具與新營運模式來提升作業效率以打造完整的服務生態圈;醫療保健及社工服務業也同樣面臨人力短缺困境,如何整合多元數位系統,並朝創新照護模式推進成為首要課題。
4面向8指標 評估轉型價值成效
川普2.0 帶來許多不確定性,在區域化、供應鏈分散、環境變遷的大趨勢下,盧志浩認為,企業面對新的經營環境與挑戰需要進行商業模式重塑,數位轉型才能支持未來不斷的改變需求。目前企業對AI 關注很高並期望AI 能帶來重大改變,但採用工具者不到一成,顯示企業仍在觀察及萌芽期,需加速AI 產業應用。
企業仍將政府計畫視為數位轉型的重要外部資源,同時對數位人才培養、專家輔導等多元創新補助措施表現出高度興趣。這項調查建議,企業應從科技創新、數據驅動、客戶體驗及組織敏捷等4大面向評估轉型價值並以8大財務指標衡量成效。同時,參考成功案例善用政府資源,如臺灣雲市集(Tcloud)提供的雲端工具,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解決方案以加速轉型。
--
1本次調查對象的產業選定,悉依主計總處公布的行業標準分類,調查方法採配額抽樣依挑選產業家數比例進行回收控制。2024年6 -9 月委託調研徵信所電訪,執行超過10,000 筆,共獲1,200 家回饋,產業分布經檢誤後與經濟部112 年經濟統計年報統計資料比例大致相同。
延伸閱讀
- 企業數位轉型 資誠:廣度深度加大
- 洛克威爾X微軟 加速製造業數位轉型
- 商業創新數位轉型 零售行動支付攀升
- 工研院OMO整合 助中華郵政數位轉型
- 數位轉型 汽車業未來價值鏈加值關鍵
- 企業拼數位轉型 盧志浩倡4步驟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