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銅箔基板(CCL)材料有高頻訊號損失、散熱差、穩定性低等痛點,隨著5G傳輸頻率不斷增加,性能不升反降,尤其如何因應電子產品高頻高速與輕薄化發展,還能保持高傳輸、高散熱等條件特質,成為不少業者共同難題。
工研院為助電路板產業掌握前瞻科技,從電路板材料著手,與中石化聯手開發低損耗環烯烴樹脂合成技術,不僅克服傳統板材瓶頸,提升基板材料電性的穩定性,使訊號在高頻傳輸下更穩定可靠、提升高階電路板原料自主性;同時協助中石化成功從傳統石化業跨足高階電路板材料領域,為永續發展開新局。
工研院材化所長李宗銘表示,臺灣電路板產業長年領先全球,但許多高階製程原料仍仰賴進口,當初反思若能掌握未來關鍵樹脂原物料與專利,將有助產業發展並穩固國際競爭力,故鎖定未來5G高頻高速商機,與中石化投入毫米波銅箔基板材料開發。
雙方合作開創低損耗環烯烴樹脂合成技術,將低介電、高導熱等融為一體,提供電氣特性優於市場的材料,所生產的銅箔基板,將能滿足毫米波時代所需的高速資訊處理及大量數據傳輸,不僅為電路板產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也幫業者搶佔市場商機。
中石化總經理陳穎俊表示,中石化擁有豐富的石化產品生產研發經驗,近年來積極針對全球電子產業所需的關鍵材料進行開發,這次與工研院合作開發樹脂材料,除幫助業者大幅縮短產品開發時間,優異的基板穩定性利於下世代電子產品的高階電路板開發。
目前,中石化已進行試量產,同時進行產業推廣,盼在地供貨,快速導入電路板產業中,提升我國高階電路板原料自主性;工研院在韌性社會領域,透過材料革新促進電路板產業升級,同時提升國內石化業附加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