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物我共容工藝特展,15日由黃拓維剪黏工藝壓軸登場。午前,剪粘工藝介紹,人潮乍現;午後實作體驗,現場男女老少引頸圍觀,更有不少民眾手機高舉,設法把握這次機會,捕捉難得一見的好工藝。
剪粘,常見於廟宇裝飾,又稱剪花。清領時期傳入台灣,至今有150年以上歷史。時至今日,這項民俗裝飾雖被不同技藝漸次取代卻益顯珍貴。為不使這項工藝失傳,文化部傳統泥塑剪黏工藝師黃拓維這次特展,有傳統工藝技術,有自創技巧。作品一出,吸引滿滿人潮,讓這項夕陽技術再現粉絲追星才有的盛況。
黃拓維目前是國家登錄的廟宇與古蹟修護工藝師,致力推廣這項傳統民俗工藝。他結合現代手法,希望泥塑剪黏工藝繼續流傳在民間。他說,泥塑剪黏雖常見於廟宇裝飾,然而只要大家願意,可以將這項民俗工藝應用到日常生活,毫不違和。
黃拓維科班出身。台藝大古蹟藝術修護系畢業,到雲林北港拜師學藝,正式取得文化部泥塑剪黏類傳統匠師資格。2016年,黃拓維參與故宮南院貴賓室「刻絲花卉」剪黏藝術牆面的執行,將剪黏技藝發揮極致為創作生涯繳出亮麗成績單。
有國家掛保證,黃拓維首先成立工作室,不僅參與縣市政府與社區視覺藝術規劃執行等計劃,藏不住的才華也獲得企業主肯定,委託製作泥塑剪黏藝術藏品。前幾年應邀為北投大地酒店牆面變裝,黃拓維融合當代多元觀點呈現剪黏藝術的不同面貌,既吸晴也帶動話題。

國內未列入古蹟保護的私人宅邸同樣有保存意義與價值。黃拓維工作室除参與政府古蹟修護,也廣接私人傳世宅第修繕。黃拓維說,對文化資產真實性的探究與實踐是修復文化資產時首應信守的原則,也是國際同行共識共行的標準與認知。
至於古蹟修護尺度如何拿捏?人言言殊,存在許多待澄清的疑義,甚或爭論。以修護一件200年歷史的有形文化資產,到底該復舊到100年前抑或200年前的樣貌?因為考據、有形與無形復舊條件、材料與文化認同的資訊不對稱,往往會有不同看法,連帶對古蹟修復會有不同主張,黃拓維補充說明。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古蹟年代久遠,受時空切割與生活不常親近性影響,容易有隔。1987年出生的黃拓維,自然成為民眾與資深匠師們的溝通橋樑。發現自己肩負承先啓後的責任,他把多數時間安排到學校與社區開班授課、配合文化部到縣市文化局擔任文化工藝講師,黃拓維坐而言也起而行,為推廣剪黏藝術持續努力!
延伸閱讀
- ONE ART / Two Worlds 2023藝術台北虛實登場
- 到鶯歌看藍眼淚 曹松清跨年展玩浪漫
- 松風清韻竿塘情 藝術家曹松清的變與不變
- 看見很吵的靈魂 鄭宇宏創作展吵得有意思
- 曼哈頓中城跳上鍋鏟的鄉愁 勾出家傳食譜新念想
- 紐約首爾折疊時空 收進行李箱的家傳食譜與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