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迷途:蓑羽鶴的天空

印度迷途:蓑羽鶴的天空
喜菡,喜菡文學網創辦人、《有荷文學雜誌》發行人。專事在地人文深度寫作、旅行文學、現代詩、靜態動態影像文學創作。著有《骨子裡風騷》詩集、《蓮惜》影像詩集、《鳥族與鳥族的喀什米爾旅行》印度旅行影像詩集、《最女人》影像詩集等11冊。作品入選:2014台灣現代詩選、台灣文學館《文學地景》、高雄市《乍現城市之光》詩選、高雄市《石鼓文學》、《港埔遺落的鹹味-紅毛港新》詩集、《高雄作家筆記書》、有詩同行:莫拉克風災文化重建詩集、台灣1950世代詩人詩選集、堆疊的時空:乾坤詩刊二十週年詩選現代詩卷、淡江66,詩歌99

牠們,大約只有 80 公分身長,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鶴類中體型最小的。

牠們有個美麗的名字「蓑羽鶴」,在牠們身上,灰黑是主流,兩頰側出的白色長羽,如同披上蓑衣一般。當振翅飛起時,兩片白羽抖開,你彷彿能看見千萬雨滴跳落。阿標說:「我,就是為牠們而來的!」原來,為了蓑羽鶴,體型瘦削的阿標已親身肩擔著25公斤重的攝影器材六進六出印度。

行程第六天,大夥進入 Khichan 村內的曼瓦渡假村,用完中膳並卸下行李後,車就直驅塔爾沙漠的鳥類保護區。

蓑羽鶴主要分佈在中國北方與蒙古交界處,每年蓑羽鶴總是不遠千里,飛過喜馬拉雅山,南遷印度塔爾沙漠過冬。西藏人稱喜馬拉雅山是「鳥飛不過的聖山」,然而,上萬隻蓑羽鶴在旅途中,克服綿亙 2000多公里,海拔 9000 公尺的低溫及稀薄氧氣,還要躲避天敵金鵰的突襲。有的蓑羽鶴中途歃羽了;有的失了路,找不到隊伍,成了孤鳥。然而,印度 Khichan 村卻是蓑羽鶴捨了命也要抵達的聖地。

Khichan 村村民視蓑羽鶴為聖鳥,不僅不獵殺,甚至主動構築了一個蓑羽鶴專門餵飼區。當地愛鳥人每日提供 5000 公斤飼料,由專人餵飼。然而,當我們驅車到達時,卻聽聞因前日電線走火造成電箱爆炸,餵飼區內僅殘留一隻受傷的蓑羽鶴,其餘蓑羽鶴已四散無蹤。噩耗一出,大夥的驚愕與失望可想而知,而阿標的臉色更是一片灰黯。

輕輕移步靠近受傷的牠,只見牠癱軟似一團泥,養護欄外衆人疼惜的目光似乎喚不起牠幽幽的、尚存的一口氣息。

隔日,曙光未起,我們又出發了。

當車靠近餵飼區時,「有了!有了!」只見車上一陣騷動,有人情不自禁的興奮低吼。大夥抬起頭,一群蓑羽鶴正自車窗外翩翩仙子般以優美的舞姿滑過。等不及車停,一群人抱著相機、望遠鏡,強憋住氣,自動排成一列,往餵飼區挪步。

魚貫上了賞鳥陽台,令人讚嘆的,眼前安靜的、整齊的立著數百隻蓑羽鶴。此刻,人噤聲了,而心中卻有暗流浮起,直往腦門及眼眶噴。

天啊!這是此生見過最壯觀的蓑羽鶴鳥陣啊!

蓑羽鶴是紀律鳥,眼前幾百隻蓑羽鶴面朝同一方向站立。近似的身高、近似的身形,彷彿嚴格挑選過的精兵,正等待著接受檢閱。而立在外圍,看似衛兵般的蓑羽鶴,昂著頭,眼觀四方,只要週圍有個風吹草動,就見牠們迅速變換隊形,並向正在進食的同伴嘎嘎示警。約五分鐘左右,餵飼區中的蓑羽鶴用完了餐,還會自動退出,讓下一批蓑羽鶴進場。

就這樣,在Khichan 村的天空,只見一批蓑羽鶴來了,一批蓑羽鶴去了,來來去去之間,正進行著連人類都很難遵守的秩序。看著,看著,我終於懂了,阿標的「我,就是為牠們而來的!」背後是怎樣的傾慕情懷?

相對於同日(2013年6月28日)近千名台灣生態界攝影界人士瘋狂追逐一隻迷走在台灣境內的蓑羽鶴,眼前 Khichan村幾百隻蓑羽鶴盤旋的天空,竟如同幾百個太陽般亮眼眩目。但也可以想見,幾百隻大砲「伺候」的宜蘭南澳溪溪口,孤獨失群的蓑羽鶴是如何惶恐不安?

此刻,我們緩慢離去,不想驚動,畢竟過度的熱情,對敏感的鳥禽只是干擾,只是傷害。就讓「我,就是為牠們而來的!」的阿標,以他驚人的愛與毅力成就他與牠們的偉大。這樣的賞鳥,足夠了。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