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目前已停止儲能建置申請,這波共核定超過8GW申請量,業者須透過電力交易平台競價。儲能投資金額大,雖然得標但仍具有不確定,加上透過電力交易平台,價格由供需決定,相對而言,業者收益不如FIT穩定。
旗下擁有嘉一電廠40MW dReg儲能系統,Q1併網,預計本(6)月上線的開陽能源(6839),董事長蔡宗融提醒,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25GW,為達2050淨零,太陽光電需建置40GW以上,約占總用電量的6成。如果以備轉容量10%計算,儲能需求量要接近5GW才能確保供電穩定。據此,台電估算2025年儲能需求1GW,算法明顯低估。
蔡宗融認為,台電自行投資160MW、114年將完成的儲能案場,因為不必走競價流程,自然而然將成為業界最大競爭對手。同時,業者其實希望有申訴管道可以檢討台電自建160MW儲能系統,是否應列入輔助服務市場的總體目標內。
蔡宗融表示,再生能源增多,需要儲能設備來穩定電力系統。工廠、住家能自建儲能設備以備緊急狀況下的不時之需。儲能設備並非發電、也非負載,目前沒有主管機關,定位不明,不利長期發展。應以使用範圍來界定,表前電力系統由能源局主管;工廠、住家的表後系統,主管機關應歸屬台電。
政策頻繁變更、缺乏完善的民意溝通機制,儲能產業缺乏可預測性,難以制定長期發展策略,都受到業者詬病,應與公協會建立協商管道,政策改弦更張前,充分與業者溝通以取得共識,不能辦個說明會就直接改變。
用電大戶履行義務,選擇設置儲能設備並不多,目前家戶也幾乎未設置儲能設備。為達到白天儲電、晚上使用,解決用電二次尖峰,停電時可自行供電,應政策鼓勵工廠與一般用電戶,同時設置太陽光電與儲能設備,躉售費率加成,且無須參與能源局競標。家庭設置太陽光電加儲能,除躉售費率加成,銀行也能提供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