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生物資料管理、流通與開放,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保育與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國家海洋研究院(國海院)今(20)日在臺北中油大樓與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簽署合作備忘,雙方同意將合作推動海洋生態資料的整合與共享,支持海洋保育政策,達到永續發展願景。
TBIA成立於2021年,致力推動生物多樣性資料開放。藉由跨組織協作團隊,建構並促進生物多樣性資訊的共享網絡。去年底,正式推出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平臺,目前,資料累計逾2,300萬筆。
TBIA目前有中研院、農業部生物的多樣性研究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海委會海洋保育署、國家公園署、林試所、臺灣博物館、水利署、自然科學博物館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等10個夥伴單位。
國海院建置國家海洋資料庫與共享平臺(NODASS),並自2023年起,推動全海域基礎調查,目前已蒐集包含藻類、海草、珊瑚、甲殼類、螺貝類、頭足類、棘皮動物、魚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等11大類生物及環境DNA (eDNA)等特色生物資料,在國內海洋生態相關領域研究有相當豐碩的調查成果。

國海院經今日簽署合作備忘後,成為TBIA正式合作夥伴,未來雙方將進行實質合作,透過資料介接機制將NODASS平臺豐富海洋生態調查資料、eDNA調查資料納入「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平臺。
國海院長陳建宏說,他佩服TBIA對生物多樣性資料公開的貢獻,國海院加入TBIA成為聯盟成員後未來會持續進行海洋生態調查,也期許透過雙方長期合作,一起對生物多樣性資料開放做出實質貢獻。
TBIA共通查詢系統平臺資料完全開放,從海洋生態學研究者、政府機構至一般民眾都可輕鬆查詢使用。會長楊嘉棟說,國海院NODASS平臺資料豐富,這次加入對TBIA來說可謂如虎添翼。
楊嘉棟強調,TBIA未來會好好管理這些資料倉儲,使國海院的加入更完善臺灣海域範圍生物資料,讓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的整合與應用,未來能更開放、便利服務使用者。
延伸閱讀
- 健全海洋能發展環境 跟上全球腳步
- 海洋中心 x 國資圖 浮游動物展今登場
- 海洋能發電優勢大 莊閔傑籲專組推動
- 中大 挪威南森中心 遙測海洋氣候變遷
- 海洋能發電落地 莊閔傑:核心三工作
- 世界海洋日 十三行跨國推水下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