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辦學緊扣趨勢 AI教育環境完善

中原大學AI教學空間
中原大學打造最先進AI教學空間,實際模擬操作,激發學生想像力和創意。圖 / 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近年投入1600萬元建置人工智慧設備、優化教學場域。同時,培訓教師具備新興科技學能,持續投入教材開發與人才培育,以打造智慧學習、學生為本的教育環境。該校近年重資購入AI教學設備,建立專業AI實作教室。同時擴大AI課程學習空間,涵蓋理學、工學、商學及電資學院,提供師生跨學科合作機會。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說,將人工智慧融入各學系專業課程,強化學生基礎知能,符合「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學校致力於兩方面AI人才培育,一是針對相關背景學生,將AI融入專業課程,提升精確度並創造價值鏈;另對非相關背景學生,提升AI素養的普遍性,使師生皆能善用AI工具,強化數位應用能力,為塑造全球經濟關鍵力量而努力。

其中,未來旅行-元宇宙智慧教室融合中原大學4大元宇宙主題教案,包括未來製造、未來設計、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及量子科技,開發出獨具特色的課程模組,為全國領先的智慧教學場域。而從實作教室的高使用率反映出學生對AI學習的高度興趣和需求。

除投入軟硬體設備與環境建置,中原大學更積極推動教學創新。學校整合AI、BD及QC三大領域師資與資源,成立智慧運算與大數據學士班、碩士學位學程。110學年度起,大一必修AI基礎課程,每學期開設至少30門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具備應對科技需求的知識與技能。

中原大學首創編撰「學生學習成效品保報告」、「AI教與學問責報告」,以確保教學品質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落實PDCA機制。透過挹注教學資源、開設系所專業課程、辦理多元研習活動及提供產業實習機會等措施,中原大學全面推動AI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教務處表示,中原大學創新培育人才,大一開始透過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自然科學與人工智慧導論等課程建立學生基本觀念。大二、大三推動線上自主學習專業教材,特重AI應用技術的培養,這樣學生在大三、大四階段才能應對專業實務。

中原電機參與資訊應用競賽榮獲「鈺立微AI視覺辨識及運算組」第一名。
中原電機參與資訊應用競賽榮獲「鈺立微AI視覺辨識及運算組」第一名。圖 / 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學生運用AloT技術開發「全自動AI垃圾分類系統」。
中原學生運用AloT技術開發「全自動AI垃圾分類系統」。圖 / 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師生在專業競賽屢獲佳績是最好的明證。例如28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管系、電機系分獲第一,資管系更是連續六年拿下產學合作組第一名;電機與商設跨域團隊合作開發的全自動AI垃圾分類系統在全國微控制器應用賽贏得金牌;電資學院更達100%獲獎率,顯見推動AI學習應用有顯著成效。

中原大學也根據學院特色,推出智慧創新課程與協作教學,協助教師教學設計、課程優化,助力學生實踐學習,提升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務處表示,像理學院、工學院與設計學院將人工智慧與VR結合,應用在互動遊戲、醫療模擬與空間建模;電資學院利用AI開發深度學習技術;商學院、法學院與人育學院則將AI技術融入華碩Zenbo lab平台開發的辨識模型,應用到機器人領域。

其中,中原大學結合基督信仰、教會與關懷機構,設立的冠英心理治療所是全國第一所由大學成立的機構,擁有超過法定要求的輔導員編制,強化諮商輔導與特殊教育適性服務。每年舉辦超過60場藝術展覽和音樂會,投入200萬元舉辦各類通識教育活動,更涵蓋生命教育,多次獲得「友善校園獎」肯定,正向辦學、不遺餘力。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