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建築碩士周勤超、吳宛璇、劉曉曈在教育部技職之光嶄露頭角,吳宛璇、周勤超以作品黎巴嫩貝魯特港總體規劃勇奪多項國際大獎,獲頒競賽卓越獎;劉曉曈在學取得建築師執照獲頒證照達人獎,三人在建築領域展現自身光芒。
吳宛璇與周勤超受大學畢業設計影響開始對公共空間與都市設計產生興趣,攻讀建築所期間,《RE-INTERTWINE: Rethinking Beirut Port》是他們第一個都市總體規劃與設計項目,以重建爆炸後的黎巴嫩貝魯特港為出發,重新分配整個貝魯特港口區域的發展,以新公共運輸系統打造多樣化節點的城市生活圈,連接新舊城市街廓,使新港區與舊街區保持良好鄰里關係。
這項作品的特色在摒棄傳統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城市設計方案,他們採用合作式的城市規劃和設計,讓市民參與部分開放空間決策,創造出符合公眾利益和環境包容的城市空間,獲得2022 WASA世界建築學生獎綜合表達能力類(Two-League)世界冠軍。

2020年COVID-19席捲全球,兩人也設計出模組化醫院《REGENERATE》,以解決負壓病房短缺及應付未來緊急醫療需求,讓使用者可依需求搭建相對應的移動醫療空間,展現解決全球議題的決心。作品獲德國紅點、iF、美國建築大師獎等多項國際設計大獎。
這些獲獎經驗鼓勵他們不斷探索解決全球城市的環境與社會議題,期許可以透過設計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社會環境。周勤超說,讀建築的過程中並非一路順利,曾認真思考過轉換跑道的可能性,但在建築系副教授陳彥廷協助下參與國際競圖並獲評審肯定,才重拾對建築的信心與熱情,也找到新方向,朝目標邁進。
吳宛璇與周勤超兩人提到,保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心態,才能在建築的道路上找到成就感的來源並確立自己的目標,其中,臺科大的建築研究方法、參數化建模與設計、永續結構設計、版面設計等課程,助力他們在研究所期間打下堅實基礎,協助他們建立跨多項學科的協調設計能力,例如城市規劃、建築、景觀和互動設計。

臺灣建築師執照相當難考,每年錄取率不到10%,但劉曉曈在校期間就通過專門職業與技術人員高考,取得建築師證書。她大方分享備考撇步,劉曉曈說就讀研究所期間除選擇個人興趣課程,修習與考試相關課程,讓她在上課的同時可以複習考試內容。
劉曉曈指出,準備考試時要妥善分配讀書時間,「透過自律有效率的方式執行讀書計畫,但同時也要讓自己適當放鬆,提振精神達成目標。」她感謝指導教授邱奕旭,在過程中給予許多與業界接軌的設計思維,提供資源讓她充分備考。
除取得建築師執照,劉曉曈實作也不容小覷。曾獲住都盃挑戰賽首獎、美國建築大師國際競圖(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AMP),拿下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類學生組得主(Student Winners)。劉曉曈說,「成為建築師要有一顆孜孜不倦的心,建築這個領域十分博大精深,永遠保持對不同事物的好奇心,努力學習與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