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設光電潔淨減碳 蔡佳晋:環保顯學

TPISA理事長蔡佳晋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圖 / TPISA提供

2022年成立的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TPISA),目前是太陽能產業中最年輕的社團組織,由各大型太陽能發電業者成立,從一開始的23家,三年來到目前增至75家,成長超過三倍,人才濟濟。

創會理事長寶晶能源(6987)董事長蔡佳晋,帶領協會走過草創階段,立下穩健基礎,由於理事長採屆滿不連任制,4月底將卸任並選出下任理事長,持續服務會員並為產業發聲。

看好太陽光電 未來10年市佔8

儘管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是全球各國再生能源的兩大主力,蔡佳晋說,太陽光電因具技術成熟成本低與建置快速等優點,使得其他新能源比不上;他相信即使有更多新能源技術陸續在開發,仍難憾動太陽光電的主流地位。

協會雖樂見其他綠能競爭,不過蔡佳晋仍看好太陽光電將是支持企業RE100及政府淨零達標的最重要助力。他說,說這話是有所本的,指著經濟學人的報導,強調太陽光電仍將是全球未來再生能源主流;未來10年,將占再生能源市場的80%。

太陽光電 具體實現普惠綠能優勢

回首來時路,永續發展協會三年來積極為業界發聲,協助能源政策制定及推動並分別與中央、地方政府協調;對環團、媒體、民眾的外部溝通,不遺餘力。蔡佳晋思路清晰,口條便給,擅於論述說理,經常站在第一線,努力化解誤解與對立。去年原處於休眠狀態的光電業能出現轉機,官方態度能轉趨正向積極,據悉便是他與相關協會從中溝通,公私協力的成果。

有陽光的地方就能發電,蔡佳晋補充並說,太陽光電具有實現普惠綠能的優勢,隨著成本下降,滲透率將加大,台灣已建置6萬多座太陽能電站,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在偏鄉扶持老農退休後的生計,也提供護國群山所需的再生能源。台灣的太陽能大多在住家及廠房屋頂,許多屋主都享受太陽能帶來的租金或電費分潤收益。

做企業脫碳後盾 創造多贏與綜效

市場目前對太陽光電不友善的態度雖見改善,但阻力並非就不存在,有些根深柢固的觀念非朝夕可改。蔡佳晋說,如果理解台灣人口總數下降速度三倍於太陽光電需要的農地,就能明白台灣糧食自給率不足,問題其實與光電無關。

為發展再生能源成為企業脫碳後盾,缺乏社會性、經濟性、環保性的低地利農地,確實應有限度轉為光電用途,以滿足半導體與外銷產業達成RE100目標的需求。更何況光電可為偏鄉農村注入資金、活力、創造工作機會,引導年青人力回流,重振農村經濟,不僅解決可能衍生的社會問題更帶來多贏與綜效。

潔淨無害不侵農滅農 應加速建置

根據統計,要實現2026年、20GW光電目標,所需用到的農地只佔總量的1.5 %,數字遠少於目前長期休耕的面積,根本不會構成所謂侵農甚至是滅農。所以協會就倡議落實推行負面表列、簡化光電申設流程、推廣光電脫碳政策,以提升光電建置速度。

蔡佳晋強調,太陽光電系統對環境無害,運作期間無噪音、排放廢氣、廢水,加上太陽光不收費百分百潔淨能源;太陽能工程工法簡單,普遍採行的PC椿工法,基椿接觸土地面積不到1%,20年後可以還地於農,也是最友善的再生能源解方。

環保顯學 全民都將成為減碳尖兵

太陽光電即便有如此多的優勢與好處,業者並不否認發展過程將帶來不便,不過與要保護地球邁向永續相比,兩相權衡就能做出正確選擇,當然,過程中對利益犧牲者要做出適切補償。

凡是建設都將伴隨一定的破壞,但人類自追求全體福祉以來,就不曾停止過建設,適度的環境開發與有限影響,應是人們可接受的事實。少數反對者一聽到太陽光電,習慣以高標準要求、刻意操作、為反對而反對,成為太陽光電發展隱患與問題核心。

蔡佳晋說,其實多數民眾並不反對太陽光電,只是不希望發電系統設在住家旁邊,如同核能支持者,也不願與核電廠為鄰。然而,觀念也正在改變,數字會說話。贊同者如沈默的大眾正以行動支持,從目前申設案場達6萬多件來看,已慢慢形成全民運動,他相信未來都可從太陽能發電受益,申設太陽能也將成為環保顯學,全民都將是減碳尖兵。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