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奇蹟:山東老兵的最後心願

楊友華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威爾斯大學緩和醫學系研究、義守大學生物技術暨化學工程學院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共信醫藥科技(GONGWIN BIOPHARM)臨床研究處專業協理、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台灣細胞免疫醫學會理事暨創辦人、台灣國際虹膜醫學會(TIIMA)理事。歷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講師、香港華夏書院輔助替代暨自然療法醫學研究所教授、義大癌症治療醫院腫瘤科及緩和醫療主治醫師、台北中心綜合醫院臨床腫瘤科暨毒物醫學中心主任、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任、羅東聖母醫院腫瘤科及安寧病房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創辦人及理事長、署立桃園醫院新生命腫瘤中心腫瘤科主任、創辦人、台灣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核心專長:預防醫學。包括各種癌症根治性放射治療、舒緩性放射治療、動脈灌注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癌症疼痛控制/蕀手疼痛處理、各種癌症之症狀控制、安寧緩和醫學暨輔助替代醫學。 圖 / 楊友華醫師提供
楊友華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威爾斯大學緩和醫學系研究、義守大學生物技術暨化學工程學院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共信醫藥科技(GONGWIN BIOPHARM)董事、臨床研究處專業協理、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台灣細胞免疫醫學會理事暨創辦人、台灣國際虹膜醫學會(TIIMA)理事。歷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講師、香港華夏書院輔助替代暨自然療法醫學研究所教授、義大癌症治療醫院腫瘤科及緩和醫療主治醫師、台北中心綜合醫院臨床腫瘤科暨毒物醫學中心主任、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任、羅東聖母醫院腫瘤科及安寧病房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創辦人及理事長、署立桃園醫院新生命腫瘤中心腫瘤科主任、創辦人、台灣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核心專長:預防醫學。包括各種癌症根治性放射治療、舒緩性放射治療、動脈灌注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癌症疼痛控制/蕀手疼痛處理、各種癌症之症狀控制、安寧緩和醫學暨輔助替代醫學。 圖 / 楊友華醫師提供

一九九六年4月我在馬偕醫院第一年主治醫師還沒有完成,就像「趕鴨子上架」的,被當時的李澤田院長邀請到省立桃園醫院,建設全新現代化的腫瘤中心(新生命腫瘤防治中心)以及安寧病房。

當年省桃是準醫學中心、號稱是台大醫院的桃園分院。原來整個準醫學中心的桃園醫院只有我一個腫瘤科的專任醫師;也沒有獨立的腫瘤科病房。我主要是負責操作一台,當年已經是「古董級」的鈷六十放射線治療儀器。

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接受院內大外科、大內科所有癌症病人的會診以及配合各醫師共同照顧。後來他們才知道,楊友華除會做「電療」,還會打化療,更是台灣安寧照顧的開山鼻祖之一。見識到馬偕醫院訓練出來的腫瘤科醫師那麼好用,一下子只要是癌症病人就會診到我這邊,「很幸運地」我竟變成醫院照顧病人最多的醫生,當然比較忙也比較累。

有一天直腸外科廖醫師送來一張會診單,已經發生肝轉移的一位結腸癌山東老兵,看起來已經有點消瘦,深凹的眼窩卻仍然擠出期盼的眼神,帶著濃濃的山東口音對我說:「楊主任我來台灣快50年了,都還沒機會回老家探親;現在病到這個樣子,我還有機會回到老家嗎?」我不敢直接回答他,只說我們一起努力看看吧。

記得當時他到醫院時,其他醫師診斷大概只剩幾個月的壽命,都不認為他能自己走出醫院:一方面他年事已高,另外一方面,他的病情真的不樂觀。但是,我認為他應該還有機會,因為他的癌症除接受手術切除外、都沒有接受過其他抗癌治療。對我來說,他是一個「新鮮」的癌症病人,原則上還沒有產生所謂的抗藥性的情況。

我為他進行的一連串舒緩症狀的治療,包括口服的化療和全肝(Whole liver irradiation)的放射線治療,也特別加強對他的營養補充治療。老先生在這樣的治療下,病情意外的逐漸好轉,甚至精神越來越好、體力也比以前進步,而且在最後真的是自己走著出院。

老先生這一走就好像把我給忘了。直到一年後,他又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到我的門診,這次我感覺到他虛弱、搖搖欲墜的情況,馬上打電話給外科廖醫師收他住院照顧。經過一夜的住院點滴治療,第二天早上我到病房探視老先生,情況已經大有改善。

他一看到我就拉著我的手、不斷對我表達最深的感謝之意,雖然講話已經是有氣無力了,但是還帶著激動的心情對我說,過去一年他已經三度回山東老家探親了,還一一述說著相隔大半世紀後,回到老家的所見所聞。

老先生治療期間的恢復狀況非常不錯,不僅大大提升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讓他能在體力還能堪負荷的情況下,三度回山東老家,一解思鄉之情,了卻多年心願,讓我非常震撼與感動。

整個為老先生治療的過程、陪他抗癌的路上,我深切領悟到一件事:不管癌症病人的年紀多大,都應該從病人的最大利益來考量他的醫治空間,而不是單從年紀決定這個病人的醫治程度與狀況。

經過我們醫療團隊悉心診察、照顧,被宣布「過一天,算一天」的高齡癌症病患,甚至連他自己都要放棄的病人,都能在生命進入尾聲前,完成多年的心願。到今天我都還能清晰地想起,已經病入膏肓的山東老兵,臉上既欣慰又感激的表情。

病人的勇敢、堅強不屈的鬥志,永遠是我堅持將癌症病人放在第一優先的動力來源;也是鼓勵我貫徹自己行醫理念的不滅火光。1997年4月我大女兒出生,這位山東老兵還特別打了金手鐲送我新生的女兒 ;霎那間我才領悟到,原來我女兒一出生,就領受到這位老先生那麼厚重的生命祝福!(本專欄隔週三見刊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