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浪潮持續襲來,資誠昨(20)日在第7屆全球企業永續論壇(GCSF)專場,以永續領航為題,針對企業綠電布局策略、重塑綠色供應鏈、人權盡職調查、永續資訊報導趨勢及其法律責任,解析探索永續發展的多元宇宙,以因應企業正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永續大挑戰。
與時俱進 滾動式調整永續策略
資誠永續董事長李宜樺說,管理階層必須與時俱進能持續辨識永續風險與機會,滾動式調整企業採行的永續策略。以環境議題來說,根據PwC 2024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指出,想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企業必須20倍速減碳,其中,包括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在社會面議題方面,隨歐洲議會正式通過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以出口貿易為主的臺灣,除思考如何將減碳成效擴延至供應商,人權盡職調查也是關注重點。另外,2026年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後,企業如何溝通永續績效避免因漂綠誤觸法網,則是治理面的重要議題。
證期局局長張振山指出,依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全體上市櫃公司最晚2027年要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揭露,並在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確信。金管會將透過政策引導協助上市櫃公司從溫室氣體盤查、設定具體減碳目標到策略轉型計畫,同時要求就溫室氣體範疇一與範疇二取得確信。
為接軌國際準則,提升永續資訊報導品質與可比較性、防止漂綠,金管會去年8月發布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宣布臺灣將以直接採用(adoption)方式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上市櫃公司自2026會計年度起依實收資本額,分三階段適用IFRS永續揭露準則,成立專案小組協助企業接軌IFRS並推出專區提供宣導與教育資源。
建立碳管理制度 盡用數位科技
資誠永續執行董事張嘉宏指出,依PwC 2024 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2023年全球碳密集度僅減少1.02%,降幅為10年來新低,因此許多國家正加強對碳排的監管力道,尤其是範疇三與產品碳足跡揭露。此外,由於供應鏈碳排為企業總碳排主要來源,供應鏈綠色轉型將成為企業淨零成敗關鍵以及客戶採購的考量重點。
企業面臨減碳壓力,資誠建議宜先建立碳管理制度,了解目前碳排情況並分析相關風險。其次,採取可大幅降低碳排手段,如提升能效、設計綠色產品、使用替代與回收材料等。最後,透過各種碳中和方式,減少剩餘碳排以達成淨零目標。張嘉宏提醒,不論採用何種減碳策略,透過數位科技協助,企業將能更有效達成減碳目標。
落實能源轉型 重塑綠色供應鏈
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說,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中的12項關鍵戰略,其中有6項與能源相關,說明能源轉型是淨零路徑的關鍵。2023年我再生能源發電量近10%,再創歷史新高,但化石燃料發電仍高。因此,未來能源結構將以無碳再生能源、低碳天然氣、降低燃煤發電占比的方向推動能源轉型。

此外,經濟部透過各項政策,包括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生產的綠電,開放銷售給再生能源售電業、台電小額綠電銷售計畫、綠電信保與台電剩餘綠電轉售機制都在協助企業購買綠電,以大幅提升再生能源使用。
CDP大中華地區供應鏈與問卷輔導負責人宋婉瑜提到,範疇三的碳排量是範疇一與範疇二的26倍。不過,只有一半企業評估了上游碳排所帶來的財務風險。整體企業若可減少範疇三的碳排量,約能節省136億美元成本並減碳4,300萬噸,同時為財務與環境永續帶來效益。CDP建議企業透過管理階層的支持、員工培訓、供應商議合、提供財務誘因等方式,重塑綠色供應鏈。
重人權防漂綠 盡職調查成趨勢
普華合夥律師鍾元珧指出,人權議題日受重視,各國紛紛制定供應鏈盡職調查法規,要求企業評估營運帶來的人權風險。為完善人權盡職調查及人權影響評估,她建議企業採取制定人權保護政策、識別企業人權議題、辨識分析評估人權風險、制定減緩與補救措施、持續追蹤與公開揭露5大流程以求精進評估、預防風險。
鍾元珧強調,企業若不重視人權議題,可能使消費者有疑慮、投資人卻步、產品被海關扣留,或因不符商業夥伴要求致無法往來,嚴重時更可能導致相關法律責任,例如涉及AI產品或服務,從研發製造到銷售都需重視個資保護;製造業運用大量低階勞動力時,需評估是否有強迫勞動的風險。
高等法院重大金融專庭法官鄭昱仁指出,永續報告書漂綠個案的樣態有隱匿,無法證實、模稜兩可、無關緊要的主張,不實陳述,兩害相權取其輕與不實標章等。雖然,永續報告書的法律定位尚待進一步釐清,但漂綠行為仍可能有民刑事責任。
鄭昱仁強調,在現行法制架構下,永續報告書的編制及確信不應該為同一人,以提高永續報告的可信度。此外證交法應及早因應,授權明定永續報告書的編製程序、內容及法律責任,讓企業有所依循,避免因防漂綠而成噤綠。
接軌IFRS 三步驟提升決策品質
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理事(ISSB)Hiroshi Komori 提到,占全球GDP一半的轄區已宣布未來將採用IFRS永續揭露準則,因此, ISSB接下來的首要工作計畫是協助IFRS第S1、S2號執行,優化永續會計準則(SASB Standards)、進行包括人力資本與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服務等研究計畫。
其中,人力資本的研究主題將涵蓋與企業與價值鏈人力相關的人權議題;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主題則涵蓋水管理、土地使用管理、汙染物、資源耗竭及生物多樣性風險管理等。資誠建議企業除聚焦氣候議題,應盡早針對這兩項研究議題,盤點相關風險與機會並擬定行動方案。
李宜樺說,企業直接採用IFRS永續揭露準則時,將面臨申報時程提前、資訊內容更複雜,報導個體範圍更廣等挑戰。她建議企業可從三方面著手。首先,強化董事會治理與管理階層責任,以確保對外揭露的財務與非財務資訊的一致性,並可透過第三方確信,強化資訊品質。
其次,透過定期會議,橫向交流子公司間跨部門合作與溝通,並將上下游及轉投資公司納入一起考量。第三、建置數據蒐集系統,包括建立相關內控並導入數位工具,以提升永續資訊報導品質並強化決策水準。
延伸閱讀
- 全球減碳放緩 抗暖化需20倍速跟上
- 經濟犯罪挑戰全球 供應鏈勞動人權升
- 淨零碳排能源轉型 綠電碳交易成顯學
- 全球投資決策 重永續管理 憂企業漂綠
- 策略因應氣候變遷 李宜樺:關鍵10年
- 資誠 新漢智能 合推永續轉型雙認證
- 拍故事倡永續 資誠永續影響力獎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