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誠、普華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推動台灣併購白皮書系列活動,今年邁入第10年,昨(29)日以承先啟後、形塑未來為題,進行台灣併購市場十年回顧。以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為主軸,統整晚近重要併購趨勢與指標性進展,同時持續透過問卷調查,瞭解台灣企業家與高階經理人對併購市場的展望看法。
全球併購市場 金額件數衰退
普華董事長劉博文表示,去(2023)年全球併購市場受地緣政治、各國築高科技壁壘、央行高利率政策、經濟衰退疑慮等影響,動能受到壓抑,經統計全球併購市場已連續兩年衰退,金額較2022年衰退27%、交易件數衰退約19%,甚至低於疫前水準,來到10年來新低。
以去年為例,除北美併購額衰退有限,其餘各洲都有超過兩成衰退。觀察台灣鄰近國家在全球經濟衰退疑慮下,中國大陸市場近年已連四滑,交易金額與件數衰退28%只剩2015年高峰期的23%,其中,國內企業間併購佔八成,跨境併購只佔兩成。
新加坡跨境併購為其市場主力,自2021年高峰下滑,金額與件數衰退26%與20%;向來活絡的韓國市場衰幅較小,金額與件數下降15%與11%;日本這兩年股市重回新高、併購市場活絡,不但件數逆增6%、金額也大增70%。
台灣併購 交易件數成長12%
併購件數往往更能反映市場溫度。去年台灣大型併購較少,交易額衰退36%,不過去年台灣併購交易131件,年成長12%,連續3年成長並創新高。光看今年Q1,併購件數已達43件,預計全年有機會再攀高峰,顯示台灣企業正逐漸邁出大步,透過更積極的併購行為,快速取得技術領先、產品優勢與市場地位。
劉博文點出,台灣企業併購件數雖屢創新高但以台灣經濟規模,目前併購活動其實仍遠低於鄰近國家,與我國經濟實力無法相匹配。例如,去年韓國GDP總量約台灣2.3倍、併購件數卻是台灣5倍;新加坡GDP總量只有台灣70%,併購交易件數卻為台灣3.5倍。顯見台灣企業併購動能,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台灣併購市場10年 6大趨勢
主辦單位指出,台灣企業積極走出台灣市場,透過併購海內外標的,達成策略聯盟、互補性競爭優勢、轉型升級與搶占市場先機。回顧台灣過去10年併購市場變化,主要有6大趨勢。
首先,併購件數翻倍成長,從2013-2023年從61件成長到131件,其中尤以海外併購日趨積極。其次,對中國投資意願下降,台商出走尋覓新方向。第三,歐洲與東南亞異軍突起,成為台灣企業海外併購熱門選項。
第四,科技、媒體、電信產業 (TMT)與金融業,成為台灣併購投資市場的指標產業;此外,台灣正透過策略聯盟方式打造完整生態系並增互補性競爭優勢。最後,第六,台灣企業積極透過併購升級轉型,搶占先機。
併購找新成長曲線 永續發展
普華執行董事周容羽指出,依據PwC Taiwan 2024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顯示,76%台企領袖認為企業需在10年內轉型,才能維持獲利,這點顯著高於全球的45%,顯示對未來生存力擔憂加劇,越來越多企業領袖思考如何轉型。
當所有競爭者都持續轉型時,周容羽指出,此刻不僅要轉型更要全面「重塑」。不論透過策略聯盟、產業控股或企業創投等創造生態圈,或是透過併購策略布局新應用技術、切入新市場或提供整合性解決方案,才能在未來10年成就新成長曲線,做到永續發展。
今年併購白皮書共蒐集208份問卷調查,調查產業公司、私募創投和服務機構意見領袖,瞭解台灣企業對併購市場未來展望以及對併購後整合性看法。結果顯示有超過70%台灣企業看好今年併購市場,逾五成認為併購額將大幅提高。
其次,對東南亞併購熱潮不減,其中,日本躍居台灣企業第二大併購偏好地區。第三,台灣企業預期的併購額以美金5仟萬元以下為主,且以取得被併購標的控制權以主導經營為先。最後,ESG績效的好壞雖不致直接導致併購交易終止,但將直接影響併購估值與交易條件。
此外,針對併購後整合策略關鍵議題,調查發現台灣企業仍有半數在盡職調查期間,甚至更晚期才開始構思併購後整合計畫,若能及早思考將更能發揮綜效。其次,有近七成台灣企業認為併購中人才扮演舉足輕重地位,超過八成認為人才留任最重要。
除設立明確整合目標與計劃、尊重被併購公司原營運模式、成立專職併購後整合小組,過半台企以員工激勵方案達成人才整合;多數台企也認為,增加營收綜效、企業文化融合是併購最難做好的地方,若能落實盡職調查將改善營運、商業與人力資源在併購前後產生的落差。
落實盡職調查 併購加速重塑
周容羽指出,未來充滿不確定的挑戰與機遇,台企透過併購將快速獲得所需人才與資源,提升形象、市場認可助力營運效率、達成績效目標。不僅有助企業擴大規模與市占,更可依企業需求在人才、ESG與數位轉型上取得先機,為未來創造更多企業價值。
周容羽建議,時間具有複利效果,系統性前瞻併購策略具「重塑」效果,企業可透過併購加速重塑,但在擬定長期發展計畫時,應先確認企業總體策略目標與動機,才能重點評估每件併購案對策略規劃的潛在好處;同時在併購前應先落實盡職調查與事後整合規劃,以評估潛在風險與綜效,極大化預期價值。
延伸閱讀
- 控管越界偷跑風險 跨國併購不踩雷
- 全球生醫併購趨嚴 臺灣生醫新創可期
- AI催化生技研發 併購授權投資看俏
- 落實董監義務 企業併購加重實質揭露
- 資誠生技論壇 發布生醫併購白皮書
- 智冠跨業結盟榮剛 評異業併購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