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驗室到工廠 從創新走向量產
因應2050淨零目標與綠色能源政策,明志科大日前正式啟用全台首座能源電池產業人才與技術培育基地,全案歷經20個月興建,斥資1.27億元,其中教育部補助9,500萬元,為能源電池產業育才與技術創新開新局。
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致詞時表示,希望將這座基地打造成全國產官學研合作的核心場域,讓學術研究成果能在此轉化為具商品化潛力的應用技術,實現從實驗室走向工廠、從創新走向生產的目標。
劉祖華指出,無論來自大學基礎科研成果抑或企業開發中的創新材料與電池設計等技術,都可透過明志科大的基地來進行電芯製作與系統測試,以加速成為可實際商用的技術與產品。
鋰電池實作與技術提升 關鍵基地
明志科大表示,該能源電池基地有400坪專屬空間,配備液態與固態鋰離子軟包電池實作教室,涵蓋材料合成、極片製備、電芯組裝、材料分析與電化學測試等訓練流程,可供模擬實際生產製程,提供學員深度實務教學與學習環境。

每年預計培育學生與專業人才超過400人,對象包含來自全台各大專校院的師生或職前訓練學員與企業在職人員。同時,將積極協助產業就業媒合,成為全國推動鋰電池實作與技術提升的關鍵基地。
全台首創 電池製程設備實境教學
明志科大環資學院院長簡文鎮說,這是全台第一個將電池製程設備實境化導入教學的基地,不僅提供學生實機操作經驗,更可即時支援產業端技術升級與研發實驗;也希望成為固態電池等新興領域技術推廣的橋樑,助力企業關鍵技術自主,強化台灣在國際能源電池產業鏈的競爭力。

在氣候變遷、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浪潮下,能源電池基地的啟用,不僅使教學創新更上層樓,更將成為布局鋰電池技術鏈的重要節點。尤其,基地配備業界常用設備與半導體等級製程環境,可以支援企業打樣、測試與小批量產驗證。
簡文鎮樂觀表示,將吸引上下游廠商進駐合作,未來也將進一步與國內材料學會、化工學會、電化學學會等學術團體協力推動技術論壇與師資培訓活動,促成知識共享與技術轉移雙向循環,更為我國綠能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產官學研 共同見證基地啟用時刻
這次基地啟用受到產官學研重視,產官界包括技職司長楊玉惠、新北市勞工局長陳瑞嘉、就服處長葉建能、勞動部場長蔡坤炎。工總祕書長呂正華、電池協會理事長陳勝光、SGS副總裁陳雅枝、新智能科技總經理劉慧啟、格斯科技董事長張忠傑、有量科技總經理李誌誠、興能高科技總經理謝祥豪、輝能科技副總經理呂理欽、能元科技廠長謝馥宇等。
學研機構見證基地啟用歷史性時刻者,包括台科大校長顏家鈺、聯合大學校長侯帝光、龍華科副校長大陳逸謙、長庚大學院長郭斯彥、化工學會理事長黃炳照、材料學會理事長陳信文、碳材學會理事長劉偉仁、電化學學會常務理事王復民聯袂出席。
延伸閱讀
- 強化電網韌性 賀思博籲重視電池儲能
- 研發與育才:展望台灣電池產業未來
- 明志科向下扎根 中部策略聯盟翻新頁
- 亞福鋁電池儲能 開創科技碳權新商機
- 防鋰電池熱失控 王復民優化正極材料
- 永鑫能源拓版圖 2025併網看145MW
- 明玉綠能緩水流發電 驅動水能源革命
- 永續台灣 加雲聯網iVPP助攻能源轉型
- 泓德國際資安認證 智慧能源永續並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