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2025年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剩不到半年時間,第一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今(2)日起至4日為期三天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經濟部技術司集合工研院、金屬中心、食品所、紡織所4家法人科研機構於展會期間成立專館,共計展示33項創新技術,期盼串聯上中下游業者,共同打造銀髮產業生態系。
其中,工研院在這次產會中應用人工智慧、感測、虛擬實境(VR)、ICT等開發出15項創新銀髮科技,引領跨域創新科技產業前行,打造完善健康產業生態圈。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面對人口老化挑戰,超高齡社會不僅限於醫療科技,同時應鎖定長者「檢測預防、診斷治療、復健照護」三大生活情境,打造銀髮科技產品與服務,讓長者活得健康、生活有品質;讓長者從健康到不健康到離世的人生必經過程都能快樂、有尊嚴的「成功老化」。
在工研院發布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中,健康樂活為重要一環。2020年工研院已經設立智慧長照大聯盟即目前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前身;2022年與國衛院瞄準精準健康領域,針對高齡、長照展開合作。
工研院從全人健康觀點出發,將長者劃分為健康、患病、亞健康三類族群,設定出檢測預防、診斷治療、復健照護三大生活應用情境,提出不同科技解方以貼近並滿足用戶需求。
檢測預防應用情境解決方案
PoseFit+智慧肌能檢測鏡 以深度感測、動態辨識和功率偵測技術,讓受測者跟著鏡中指引完成系列動作,算出運動時關節點的移動幅度和位置,藉以評估肌肉收縮與拮抗的鬆緊度與穩定性、柔軟度和平衡等潛在問題。檢測數據圖像化呈現並提供個人化保健運動建議,幫助預防肌能早衰及進行身體功能性檢測。
全身步態測試系統 本技術取得我國與日本發明專利。結合智慧地墊與肢體骨架動態分析系統2項技術,長者不須穿戴任何裝置只須步行5公尺即可偵測行走時腳底與地面接觸的壓力分布、重心移動軌跡、步長步頻等步態參數。藉此針對相關適應症建立個案長期追蹤與風險評估。即時提供臨床患者最佳診治解方,降低醫療資源浪費。
智慧認知運動 工研院開發出的數位認知檢測與賦能專家系統,用手機直接填答施測題型,以AI分析模型分辨不同認知功能表現,如記憶力、執行力等。再透過「智慧認知運動」影像辨識及AI系統運算,推薦最適合用戶的賦能方案;同時藉由捕捉用戶跟隨智慧教練的運動姿勢與動作表現,實時改變課程內容,讓系統手把手帶著使用者改善認知功能。本技術與高雄榮總、國泰人壽等合作並已導入國泰人壽APP「FitBack健康吧」, 6月使用已破百萬人次。

復健照護應用情境解決方案
傷口照護機 / App 精準智慧照護技術,藉照護慢性傷口以免引發嚴重感染,使用輕量化裝置,能快速獲取傷口彩色3D影像、熱感圖像並透過AI技術分析,讓醫生掌握病患資訊做出敷料決策,縮短醫護作業和傷口癒合時間,該技術榮獲2020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高隱私AI照護員 以熱影像為核心技術,開發出跌倒偵測、體溫精準量測等應用,為我國首套自主研發非接觸、高隱私、低誤判的異常行為AI識別系統,以智慧感測科技導入高齡獨居照護,取得患者呼吸、心率、體溫、血氧、血壓趨勢與姿態等全方位照護資訊,全天候照看長輩狀態;意外發生時一分鐘內危險通報,掌握黃金救援時間,補足照護人力缺口。
NimBO肌力寶關節活動訓練機 針對高齡銀髮、衰弱長者及失能者需求設計,透過數據導向的即時回饋,提供評估、訓練、紀錄等一體化完整方案,相較傳統器材更不受空間限制,可引導病患進行精準、正確的運動軌跡,擁有「黃金復健期」所需的高強度且正確的訓練,數據化評估紀錄可輕鬆追蹤復健成效。
診斷治療應用情境解決方案
小智醫生SmartDoc 結合多模態生成式AI(GAI)技術的華語系醫療助理,適用於醫療院所。可精準辨識醫療專業詞彙,將病患、醫師或護理人員間的對話即時由語音轉換成文字紀錄,可以辨識96種語言,包含中文、臺語、客語、日語、西班牙語、法語、泰語等。也可處理病理影像資料,如電腦斷層掃描、X光片,快速解讀醫學影像生成影像報告,提供醫師治療參考。
醫咖go + iMAS智慧醫療資訊平台 平台取一咖醫療行動箱,遠距照護入偏鄉寓意,突破距離與空間的限制提供高效遠距醫療服務。整合多項輕量化醫療設備,讓醫護人員能輕鬆攜帶、走出醫院、實時為病患診斷;內建區域無線網路,資料上傳不卡線/不受外部環境影響,檢測資料快速歸檔有效掌握病程與異常追蹤。以個案為中心彈性組建照護團隊,醫病溝通無礙個案照護全方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