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外資前七月來臺 件數下滑金額攀升

對內對外投資示意圖。 圖 / Getty-Images @ Unsplash提供

根據經濟部投審司發布最新統計,今年前7月對內外投資數據顯示,整體投資件數略有下滑但金額大幅攀升,反映出在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地緣政治環境日益複雜的此刻,大型跨國資金流入以及台灣企業積極全球招商、布局帶來的驅動力與雙乘效果。

來台投資 大型外資牽成規模新高

2025年1-7月,核准來臺投資含僑外與陸資共1,259件,總金額達79億1,354萬9,000美元。其中,僑外投資件數1,246件,較去年同期減少3.19%,但金額成長53.93%,達78億1,268萬6,000美元。結果反映外資看重臺灣,傾向高額具規模效益的投資專案。此外,1-7月新設公司部分,僑外投資656件,金額約4億3,086萬美元,展現臺灣新創與中小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具持續吸引力。

根據這項統計,幾起大型投資案促使數據成長主因,包括丹麥商Orsted Wind Power tw以20億2,061萬美元轉投資設立大彰化西南控股,顯示臺灣離岸風電漸成國際投資重點。盧森堡商CI FENGMIAO SCSP、英屬開曼群島商Stonepeak Oceanview分別以6億7,151萬、2億6,807萬美元,增資本地基礎建設企業,加速推進能源與基礎建設現代化;英商Google Engineering UK Holdings也以2億1,222萬美元增資臺灣高科技工程,強化科技產業鏈與研發能量。

陸資界線日益模糊 來臺愈趨審慎 

今年前七月,陸資來臺投資核准13件,總投資金額1億86萬3,000美元。雖然在案件數量與規模相對有限,但年初具台商背景的香港商鵬鼎國際以新臺幣30億元增資鵬鼎科技形成亮點。卻也顯示陸資來臺投資路徑越趨複雜。

因為本投資案的實際控制權來自在台上市公司與鴻海集團,做法上經香港與深圳子公司層層運作達陣,顯示臺資與陸資界線日益模糊。此外,7月陸資來台投資僅有2件,金額約11萬9,000美元,顯示整體陸資來臺趨向審慎,步步為營。

對外投資 全球布局加速資金外移

於此同時,前七月核准對外含對中國大陸投資案共624件,總金額達206億3,354萬8,000美元,顯示臺灣企業對全球市場積極拓展。規模遠超過來臺投資金額,展現臺灣企業擴大國際布局、尋求新成長動能的決心。無論是東協布局、赴美設廠或投資新興市場,台企正運用資本優勢,重塑全球供應鏈與市場地位。

1-7月對外投資案,以地區看,加勒比海英國屬地主要為英屬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54.46%)、美國(13.33%)、新加坡(8.8%)、日本(4.43%)及荷蘭(4.27%)居前5,約占本期對外投資總額85.29%;就業別看,以金融保險業(62.73%)、電子零組件製造業(16.55%)、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8.99%)、批發及零售業(2.56%)及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8%)排名前5,約占本期對外投資總額的92.63%。

三項趨勢兩項因應 打造競爭優勢

策略風社長曾進歷指出,根據這項統計可以看到與臺灣攸關的全球資本流動與企業策略轉型三項趨勢。首先,高額投資案成為成長主動力。外資進入台灣投資質量均具,帶動產業升級與國際合作。其次,資本運作路徑日益多元,無論僑外或陸資,透過多層持股與跨境運作,有助提升資本效率,但同時也考驗政策與政府的監理彈性與靈活度。最後,臺灣企業持續加快國際化布局腳步,資金大量流向海外,反映企業對全球市場機會的重視,但同時也必須積極面對整體產業轉型與跨國人才流動與布局的新挑戰。

曾進歷表示,以今年前7月來台與對外投資的雙向資本流動來看,這些動能為產業升級與國際競爭力奠定基礎。他建議政府政策制定者宜持續強化投資環境透明度與法規彈性,協助企業深化全球供應鏈布局,培育本土創新動能;在業界,領導人則需善用國際資本與策略聯盟,加速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才能在動盪的全球市場中穩健前行,打造持續競爭優勢。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