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港溪 : 當法學訪遇美川環境治理

白宗城
白宗城,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經營管理MBA 碩士。美國ISM供應管理協會CPSM認證供應管理專家、美國PMI專案管理學會PMP認證專案管理師。現任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SMIT顧問/前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研究團隊新竹企業經理協進會CPMAH供應鏈主委、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評委、清華企業家協會NTHU創業Garage企業導師。

細雨紛飛的周末假日,在公共關係委員會主委律師黃詩琳帶領下,五分港溪迎來全國律師聯合會(全律會)這團稀客的造訪,參與其中的有環境法與國際氣候變遷法的專家律師,可以讓這美川,從法學的角度切入思考「環境倡議」,過程有如神助。

這群在法庭上,習以嚴謹邏輯與犀利交鋒辯詞的律師,難得流露輕鬆的神情,邁出愉快的步伐,一行人徜徉在五分港溪的溪畔。尤其,蔡副理事長的機智與幽默,讓交流過程不但有專業,更充滿笑聲。

五分港溪也是舊雙溪。屬於雙溪匯入基隆河的舊河道,雙溪發源於大屯火山群的擎天崗附近,流經舊稱洲尾的洲美,與磺港溪匯流後,在頂八仙附近注入基隆河,目前是台北市僅存的土堤河道。

五分港溪短短的1.8km,總能讓探訪者驚艷。其間生物多樣性展現的自然生態之美,身歷其境教人察覺並映照出在其他流域或地區,那些因人為因素破壞,帶來的衝擊;在「人為」與「自然」交織運作的痕跡中,更凸突顯美川致力尋求環境治理解方的初衷。

永續生態公益走讀。當全律會遇上美川協會,治理就從五分港溪開始。圖為美川協會與全律會在踏查美川環境對話後合影。圖 / 白宗城提供

2004年,ESG這個名詞正式在聯合國《Who Cares Wins》的報告中被提出,會中強調應該將這些理念,納入衡量公司經營良窳的指標,並且要公開透明揭露以接受大眾檢視,自此開啟了全球永續推行的環境、社會與治理三大主軸。

我認為,當中的關鍵字,就聚焦在「治理」這兩個字上,意味透過人為的政策、目標、績效與持續改善,可以達到組織永續、產業永續與人類永續,從而標識出「環境保護」與「環境治理」兩者間的大不同。

環境保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環保,核心重點著重在「不對的事少做一點」,例如不傾倒廢棄物以免汙染河川等;環境治理則強調,「對的事該多做一點」,也就是尋求環境解方,讓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因此犧牲環境。因此,我才說全律會成員來看美川,意義不同。因為可以從「環境倡議」進一步更好的做到環境治理。

覆巢之下無完卵。2004年災難電影「明天過後」、2021年Netflix韓劇「寧靜海」都是對人類面臨環境危機提出的警示。這群默默將初衷,化為每一小步緩緩前行的美川志工,總能一次次的帶來各領域的社會菁英,了解五分港溪;了解環境治理的重要。

常有人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但美川的夥伴們卻始終相信,認真把路走好了,朋友就多。這次全律會朋友的到訪、交流、走讀,我覺得對美川協會有如帶來打雞血般的鼓勵。

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說,永續的行動往往從一場微小的倡議活動開始,連結出一連串思考、行動與影響。衷心歡迎更多人「樓頂揪樓下,阿母揪阿爸,阿公揪阿嬤,厝邊揪隔壁」,一起探訪五分港溪,認識美川、認識環境治理與解方。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