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電共生 健康儲能 蔡宗融籲明確政策

開陽能源集團董事長、全國商業總會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主委蔡宗融。 圖 / 開陽提供

去(2024)年,太陽光電由於欠缺大型地面案場助攻,整體併網以罕見的龜速前進。結算至12月,距攻抵14GW整數關卡雖不到500kW,但主要仰賴屋頂型系統,聚沙成塔補缺口;另在新興的儲能產業,因政策未明致出師不利,在發展初期就迭受重創,迄今無法健康發展,更侈言助力電網強韌,雙雙成為當前待解的重要議題。

擴大農電共生 整合規劃發揮綜效

開陽能源(6839)董事長、商總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主委蔡宗融,日前參加商總「與院長有約」座談時,分別針對農電共生與響應政府電網韌性規劃的儲能政策分別提出建言。其中,前者能營造綠能與農業發展共創雙贏;後者藉由政府政策引導,可以確保使儲能產業健康發展。

在農電共生部分,蔡宗融指出,過去兩年經濟部推動農電共生示範案場,結果證明農電共生可行,不過很可惜因缺乏政策性系統推動,後繼無力。現階段農電共生正面臨推廣標準不一、法規不明、地方參與不足等挑戰,極待整合性規劃來發揮農電共生潛力與綜效,增加減碳效益。

蔡宗融建議擴大農電共生示範區,讓更多產官學研組織參與推動標案招標;甚至,有意願的縣市也都可劃設農電共生示範區、具體列出適宜耕作的作物種類,透過招標加速專區發展。例如,以大型進口農作物為主並設定完成目標。

專區不變更地目 溫室倡二次農許

蔡宗融表示,為確保土地利用的可逆性,農電共用產地日後可恢復地貌,所有設置太陽光電專區的土地應不涉地目變更,採「容許使用」模式,這樣一來用法規確保土地能恢復原貌,使再生能源發展與永續農業、環境保護,並行不悖。

農業與綠能一旦能協同發展,當然就可實現能源轉型與地方經濟共創,不過,蔡宗融也指出,溫室結合光電案則要觀察,並以當年種植成效決定是否給予補助,形同「二次農許」的方式;另外,也應考慮屆時可能面臨沒有饋線的問題。

農漁電共生低執行率 原因待查解

蔡宗融說,太陽光電距2026年20GW的目標,還有6GW缺口,約略需要5,500-6,000公頃的土地。農業部雖統計並劃出低地利農地、地層下陷區等可轉做光電,連同漁電共生土地共1.9萬公頃,但目前執行率不到20%,孰令窒礙難行?應找出原因並加解決。

太陽光電搭儲能 投標量能顯不足

蔡宗融說,在儲能政策部分,惟有完善儲能政策才能引導並確保未來有穩定的能源,也才能響應政府電網韌性的目標。他直指當前太陽光電搭配儲能的標案,投標量能一直不足;不過在AFC輔助服務市場的dReg、E-dReg儲能服務卻供過於求,甚至導致產業發展遭遇瓶頸。

蔡宗融認為,0403花蓮地震已證明儲能系統對穩定電力的重要性,也顯示儲能設施的關鍵價值。不過業界擔心,政府若再無明確具體的政策方向,則新興儲能產業恐在發展初期便將受到重創,無法健康發展。

檢視收購機制 重訂合理結算價格

問到因應之道? 蔡宗融認為,當前應先解決「調頻備轉dReg 0.25」結清價0元的困境。他建議已完成的儲能系統,台電不能就用0元購回,應重新檢視收購機制,提出合理具市場競爭力的結算價格,來確保儲能系統的運行價值與長期穩定發展的條件。

台電自2020年推出AFC電力輔助服務,儲能業者參與踴躍,以致動態調頻備轉容量輔助服務(dReg)設置過量,目前,dReg市場容量費降至0元,增強型服務(E-dReg)眼看也將供過於求,蔡宗融憂心,如此下去將導致儲能產業出師不利,在發展初期就受重創,根本無法健康發展,侈言助力電網強韌。

明確政策 助力案場存活電網韌性

蔡宗融強調,政府儲能政策要清楚說明短中長期規劃方向,才能正本清源使電力與產業都能得到穩定發展,全力做好能源轉型。其中,dReg應比照E-dreg,設定市場需求曲線,設法讓運作中的儲能案場都能先健康存活,以利電力系統的整體與全面發展。

台電也應預告E-dreg年度需求目標,以利業者在做dReg市場轉移或投資時的決策依據,另外,蔡宗融建議不妨另闢民間電能輔助服務市場,如尖離峰移轉,以引導輔助服務市場設置及申請過量的儲能案場,經由台電輸電網路轉移以服務民間電力用戶,助力電網韌性政策推動。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