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歸線經過全球22個國家,其中大部分位於沙漠或草原氣候區,唯有臺灣擁有豐富多元樣貌與自然景觀,成為生物多樣性寶庫。
國家公園署為此舉辦論壇以探索打造獨特歷史場域、保存族群文化,共推深度文化旅遊,賦予北回歸線文化路徑、生物多樣性與地質地景保育,論壇由內政部次長董建宏主持,副總統蕭美琴與會。
董建宏在臺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中說,北回歸線永續發展示範軸帶,以中央山脈為生態保育廊道,連結海岸和濕地生態向山、向海致敬,以教育、責任政策優先,與周邊部落共同落實環境教育,期望透過辦理國際宣傳、參與國際展覽與露出,讓世界各國認識臺灣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董建宏指出,臺灣位於北回歸線上,坐擁豐沛山海地貌與文化生態,內政部結合中央跨部會、地方政府、企業ESG、NGO團體等資源,共同建構北回歸線永續發展軸帶,今後更將接軌國際與23.5°N的其他國家地區建立溝通與合作管道。
董建宏感謝響應這次論壇活動的30家企業+30家民間團體支持全球「30 x 30」生物多樣性目標,期盼未來更多企業及團體能與政府攜手建構福爾摩沙北回歸線示範軸帶,為臺灣國土保育系統永續發展盡一份力。
內政部表示,這次論壇透過各部會與跨域學者解析推動建構北回歸線永續軸帶,在資源保育與環境管理、多元文化與人文美學、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全民教育與環境學習、身心韌性與健康促進五大主軸內涵,做為研擬國家中長程計畫的執行方式與後續可行的參與方案。
2027年並將橫向聯繫相關部會計劃,合力推動「北回歸線年」,全面推動環境永續,將臺灣最核心的高山、海洋海岸、媽祖、王爺信仰溯源等人文資產文化、濕地與淺山生態、地景及文化資源快速整合,以提升加倍效益。

國家公園署代署長陳貞蓉在論壇尾聲,與企業、NGO及政府部門共同簽署福爾摩沙北回歸線永續軸帶推動宣言,研議籌組跨部會專案推動平台,透過產官學研集思廣益,為環境教育貢獻力量,同時能吸引更多人投入永續環境管理,促進生態與產業雙贏,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樹立典範。
延伸閱讀
- 國家公園署拼永續 三井ESG團隊助攻
- 山水有相逢 體驗太魯閣震後變動生機
- 彰化海岸濕地劃設案 國家公園署力推
- 臺灣無尾葉鼻蝠 雪霸國家公園首現蹤
- 減碳增匯 國際濕地科學家年會首登台
- 守望鹿耳門 四草守望哨舊址今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