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深化受益人資訊揭露 臺商宜妥應對

兩岸商務與稅務情境示意。圖 / unsplash

中國大陸為提高市場透明度、維護金融秩序、遏止洗錢或資助恐怖主義,中國人民銀行與市場監管總局日前聯合發布《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辦法》。

資誠兩岸商務與稅務服務會計師徐丞毅指出,這項辦法將便利未來跨國離婚財產分配、遺產繼承等資訊取得;但是,透過海外信託或境外公司特別股架構,持有中國大陸股權的家族企業,需特別留意是否成為雙重稅務居民,導致被重複課稅風險。

依據這項管理辦法,除工商個體戶或全自然人出資且註冊資本低於人民幣1,000萬元的公司、合夥企業外,在中國大陸企業皆須向工商登記註冊系統填報受益所有人資訊。其中,管理辦法認定的受益所有人是指符合以下三項條件其中之一的自然人。

首先,直間接擁有備案主體25%以上股權、股份或合夥權益即所有權者,其次,雖未滿足前項,但享有備案主體25%以上收益權、收益表決權者;第三,雖未滿足前項,但單獨或聯合,對備案主體進行實際控制或具控制權者。企業自然人若滿足上述三項標準的其中之一,都應備案。

備案內容包括受益所有人的姓名、性別、國籍、出生日期、經常居住地或工作單位地址、聯繫方式、身分證件或證明文件、號碼、有效期限、受益所有權關係類型及形成與終止日。

此外,有些地區可能還需填報股權比例、收益權與表決權比例以及實際控制方式等資訊。一旦中國人民銀行發現資料不正確將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者處人民幣5萬以下罰款。

徐丞毅強調,今 (2024) 年11月1日以後設立的中國大陸企業,應於設立登記日起30日內備案受益所有人資訊,此前設立的公司得緩衝一年,明 (2025) 年11月1日前應按規定完成備案。

依相關規定,中國大陸與國家有關機關為履行職責、或金融機構、特定非金融機構,為履行反洗錢和反資恐調查職責,透過中國人民銀行都可查詢受益所有人訊息。

徐丞毅補充,早在2017年銀行就向客戶蒐集最終受益所有人訊息,但現在市場監督管理局也要求申報比對,透明度將大為提升。此外,台商若透過境外公司與信託隱匿或移轉逃漏稅所得,恐即構成洗錢罪,一旦檢調或稅局掌握蛛絲馬跡,順藤摸瓜將掌握逃漏的稅源。

徐丞毅說,台商奔波兩岸與對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項新公布的管理辦法確實提供一個平台,可以讓未來因婚姻關係破裂或需繼承中國大陸股權的子女,藉此管道取得所需訊息以爭取財產。相關申請程序以及公認證做法,台商都須關注並待未來各地操作指引落地。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