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綠能發展瓶頸 蔡宗融倡議專區化

突破綠能發展瓶頸 蔡宗融倡議專區化
開陽能源集團董事長蔡宗融指出,長期以來土地與饋線問題是再生能源發展的兩大瓶頸。他籲請政府應加快腳步,正視再生能源「專區化」的必要性。圖 / 開陽能源提供

綠電市場熱絡,原就供不應求,在資料中心與AI伺服器陸續加入搶電行列後,供需失衡更加嚴重。尤其,繼NVIDIA、微軟、亞馬遜後,Google也宣布要在台灣建置1GW太陽光電,引爆更大綠電需求,讓市場更形緊繃。

增加綠電產能、加速太陽光電建置是根本解決之道,但是如何找到土地與饋線?仍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開陽能源集團董事長蔡宗融指出,長期以來土地與饋線問題是太陽光電產業乃至整個再生能源發展的兩大瓶頸。他籲請政府應加快腳步,展現「有感」施政,正視再生能源「專區化」的必要性。

綠電交投熱絡,已躍為持續成長的新興產業。政府訂下太陽光電20GW目標,全數綠電約可創造100多億元的產值;到2050年,太陽光電目標增至40-80GW,市場規模更上看200-400億元以上,加上來自風電的產值,金額將更可觀。

蔡宗融說,綠電雖炙手可熱,但產業機制仍待更臻完善。目前一型電廠可以直接與企業簽定CPPA ( Corporate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購電合約,眾多三型電廠則須透過售電平台來交易。

蔡宗融身兼商總理事,特別關注服務業在綠電上的需求,他說,目前中小企業在激烈的綠電搶奪競爭中,不具優勢。政府有意設立泛官股售電平台立意良好,但先要澄清並杜絕與目前的民營售電業者,可能造成的不公平競爭等疑慮。

蔡宗融表示,企業往來講求門當戶對,綠電交易也是如此,買賣雙方看對眼是成交前提。信譽良好的發電業與售電平台,提供買方穩定無虞的電力,對賣方保證安全可靠的金流。

開陽電力結合永豐金控的綠電信保,經常接獲來自買賣雙方主動洽詢合作,目前開陽有50MW綠電待價而沽,近期並新增近10MW委託案;開陽也為三型電廠合作方提供維運服務,以確保買賣雙方長期權益。

開陽電力是開陽能源(6839)子公司,2021年成立以來,全力投入綠電轉供,至今已成功為多家半導體、半導體協力廠商及科技電子業大廠媒合綠電,成為臺灣綠電售電業指標大廠。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