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貿易協定網絡 利台商布局中東歐洲

投資印度情境
投資印度情境示意。圖 / unsplash 提供

台商調整海外布局 策略思考新局

本(5)月印度與英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近期將完成協議簽署,這項發展顯示印度企圖進一步打造全球製造與出口樞紐的企圖心,也為台商企業因應地緣政治變化,調整海外布局,帶來新而不同的思考面向。

印度近年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協定,截至目前已與多個國家或地區完成簽署,例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日本、韓國、澳洲以及東協10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今年與歐盟的貿易協定談判也積極展開,預計年底完成談判;此外印度也正與美加等主要國家協商不同階段與類型的貿易協定。

政策趨靈活 印度國際市場更開放

資誠派駐印度協理陳建宏指出,印度立國以來長期奉行高關稅與產業保護主義,然而從近年來印度積極與世界主要經濟體談簽自由貿易協定,可以發現印度的經貿策略更靈活彈性,一方面從關稅層面強化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出口競爭力,同時也相對降低對這些地點的關稅障礙,使印度市場對國際更加開放。

根據印度工商部(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目前最新資料顯示,印度與主要國家或地區的貿易協定簽署情況,已簽署或完成談判的協定對象有英國、澳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東協10國、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模里西斯、南亞7國、新加坡;歐盟、美國與加拿大則正進行中。

印度商機 不限生產成本內需市場

資誠印度及東協投資服務主持會計師鮑敦川指出,印度相較於東南亞中等規模國家,利基上有更廣大的內需市場,近年印度政府更透過其逐步建構的貿易協定網絡,讓「印度製造」具備拓展國際市場的特性。

鮑敦川表示,印度民間資本及大型集團實力相對雄厚,與歐洲、南亞及中東國家商務往來淵源已久,對這些市場的理解較台灣企業更強。因此,對台商企業來說,投資印度的機會不僅限於生產成本與內需市場。

找到互補性優勢 規避系統性風險

鮑敦川認為,透過多元結盟等方式,台商企業可進一步探索如何與印度企業找到互補性優勢彼此相結合,藉以進軍台商較不熟悉的國際市場板塊,如布局中東與歐洲等市場,同時也可以宏觀調整台商過度仰賴美中兩大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