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更具體 進入實質執行討論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9)刻正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活動自本月11日起,將於22日閉幕。益珂環能總經理周家豪博士應邀出席COP29大會,並在台灣時間15日下午6時許完成發言。
不同以往,COP29氣候變遷會議已實質進入執行層次的討論,包含費用來源、綠色金融、減碳目標訂定的合理性以及碳權(carbon credit)流通項目的邊境等,不但議題重點更具體化,同時也討論相對利害關係人的角色與協同執行作法。
碳市場經驗整合 籲請大會重視
周家豪帶領的益珂環能團隊,向來專注能源與碳市場整合,本人是少數能提出前瞻性做法的專家。這次應邀出席COP29向來自世界各地的綠能從業夥伴分享自身經驗,從行銷概念出發,以能源與碳權視角,提出中肯建議,同時籲請大會重視碳市場經驗的整合。
周家豪指出,科技製造業與產品出口國,在全球減碳與政策執行上的調整要考慮國際、企業、政府三大面向。他特別談到,台灣在減碳的努力與挑戰目前暫時無法平衡。台灣地窄人稠、高能源使用率、以出口為導向,相較其他同性質高的國家,面臨更大的風險。
全球碳資產流動 完善市場機制
台灣同時也因土地面積取得受到限制,導致土地炒作與政府綠能政策執行無法對應,但可在既有的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架構下,強化利用碳權流通機制,探討碳交易邊境跟市場機制的關係,轉化環境永續與企業發展衝突互為共生共榮的助力。為達成這項目標,需由國際主導性組織,如由UNFCCC來建立完整與實際可行的機制,也是這次COP29重點。
周家豪以益珂環能自身經驗指出,進行能源專案開發、AI/碳權平台與企業發展預測模型,能促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跟碳資產結合,使環境與企業永續互補。建立全球碳資產流動的市場機制,避免在土地取得困難下,公私部門與在地協調者(intermediator)產生利益糾葛,或中央與地方政府無法協同,導致加速提高台商企業被踢出國際供應鏈的風險。
氣候變遷全球減碳 看見台灣經驗
周家豪表示,本次與會的台灣學者專家一開始對於能否順利入境主辦國感到擔憂。可喜的是這次入境亞塞拜然的過程非常快速、順利,台灣學人並未遭遇明顯的特殊狀況。該國媒體與人民非常重視這次會議,各國與會者與主辦國媒體對台灣經驗分享,均給出正面回應。

周家豪說,這次應邀出席COP 29,要感謝相關單位事前的準備以及Mr. McGough大力推薦,讓台灣經驗在氣候變遷及全球減碳議題中,發揮關鍵性參考價值,並且進入國際視野。
面對問題癥結 全球層次找解方
會議展開期間適逢美國總統大選出爐,但對新當選人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會中著墨不多。周家豪認為,本次會議已將財務金融與全球資源流通納入重點,美國新政府的政治立場極可能與商業利益與市場機制密切相關。
與其說川普當選對永續發展造成影響,倒不如說此次會議已為全球落實減碳與資源分配做好準備,大會因能務實面對執行資源不足,反而能呈現問題癥結,並且拉高到全球層次共商解決之道。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