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因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對半導體需求暢旺,驅動半導體業者積極投資擴廠,帶動我國半導體設備業產值自2020年起突破千億水準,年增47.3%,連續3年呈雙位數成長。
不過,去年受全球步入高通膨、高利率環境影響,消費與設備投資動能均放緩,年產值轉為年減7.3%,結束自2012年以來連續11年成長趨勢。
今年,前五月我國半導體設備業恢復成長動能。經濟部統計處指出,隨AI商機浪潮崛起,對高效運算、人工智慧應用需求強勁,再度加速市場對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產能需求,推升1-5月產值恢復正成長,年增5.5%。
生產設備類為成長主引擎
我國半導體設備業含括生產與檢測兩大類設備及零組件。其中,又以半導體生產用設備及零組件約占70%為大宗。受惠政府推動各項企業創新研發計畫,加上鼓勵國內外半導體廠商在台投資、媒合彼此合作,促進設備製造在地化與國產化,半導體生產用設備及零組件產值自2012年起每年都以雙位數快速成長。
2023年雖轉呈年減5.7%,但今年1-5月已恢復成長+6.9%,占整體設備業比重也攀升到78.5%,為半導體設備業主要成長引擎;另占兩成多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及零組件產值方面,今年1-5月也同步微增+0.7%。
直接外銷規模已超車內銷
統計處資料顯示,2023年半導體設備業直接外銷規模超越內銷。按銷售流向觀察,半導體設備業向以內銷為主,2023年直接外銷比重首度突破50%,其中,半導體生產用設備及零組件近年在政策積極輔導下,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直接外銷占比由1918年的20.3%逐年攀升,至2023年來到50.7%,增逾30%。
今年隨國內半導體大廠積極擴充先進封裝製程,挹注內銷成長動能,前5月外銷占比較上年下降4.7%;半導體檢測設備及零組件近年直接外銷比重也逐年提升,2023年占比突破6成,前5月來到+66.1%。

出口新加坡產值逐年攀升
我最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與香港占比下滑,對新加坡出口則逐年攀升:依據海關出口統計,不含復出口我國半導體設備業今年1-6月出口14.8億美元,年增+8.2%。再按出口地觀察,中國大陸及香港仍為最大外銷市場,不過近年因美中科技紛爭,中國大陸提高自主研發,加上半導體供應鏈加速重組配置,出口到中、港占比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已降為35.7%。
反觀因新加坡政府近年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吸引晶圓製造、封測大廠陸續前往投資,同步帶動我設備供應商出口動能,今年1-6月出口占比迅速拉升至21.2%,較1918年的7.3%增近14%,新加坡目前已成為我半導體設備第2大出口市場。
設備業產值將重回正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憑藉國內半導體產業優勢與龐大的發展需求,政府扶植國內材料與設備產業,透過設立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以推動材料供應及外商設備製造在地化、先進封裝設備國產化。
同時,藉由Å世代前瞻半導體專案計畫先期布局半導體產業所需的前瞻元件與電路、材料、製程檢測技術,以鞏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預期在新興科技與AI商機應用持續擴展下,今年我國半導體設備業產值可望轉呈正成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