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 x TOSHIBA 開創虛擬電廠商機

為強化臺灣電網韌性,工研院與日本東芝能源系統、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簽署策略合作夥伴協議
為強化臺灣電網韌性,工研院與日本東芝能源系統、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簽署策略合作夥伴協議,共同研發、驗證虛擬電廠技術共創商機。圖中前排左起為簽約人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董事長塩出浩一、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漢英、日本東芝能源系統副社長河原慈大;後排共同見證人,左起為日本東芝集團副總裁暨執行董事池谷光司、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日本東芝集團常務執行董事熊谷朋昭。圖 / 工研院提供

極端氣候日益凸顯全球能源供應的不穩定性,不僅對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構成挑戰,對傳統電廠也造成前所未有的考驗。在臺灣,地狹人稠的特殊地理環境更增添興建大型電廠的困難,因此,開發多元化的電力來源和高效的電網管理技術至關重要。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虛擬電廠不但是當前解決能源供需問題的一環,更是能源轉型過程中達成供需平衡與健全市場機制的重要工具。這次與日本東芝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虛擬電廠的創新應用,共同發掘新的商業模式。

工研院長期致力綠能科技、智慧能源管理與高效的儲能解決方案,並協助政府與台電發展虛擬電廠應用方案,促成聚合商整合儲能與其他分散式資源,參與電網輔助服務以強化供電穩定性和系統韌性。

劉文雄強調,穩健的電力供應是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極端氣候與地震等天災則對電力系統帶來更多挑戰。為滿足供電需求同時強化電網韌性,工研院日前與日本東芝能源系統、臺灣東芝電子零組件簽署策略合作夥伴協議,雙方將共同研發與驗證虛擬電廠技術,為臺灣能源市場做出貢獻。

日本東芝能源系統副社長河原慈大指出,過去10多年來,東芝長期專注推動虛擬電廠的概念、技術和服務,開發的軟體配備市場價格、發電量等多種預測,也結合多個市場交易策略的演算法與控制技術。

河原慈大說,為實現2030年再生能源比例達到27~30%的目標,未來幾年臺灣勢必將大幅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與開發,對穩定電力的需求也將與日俱增,此次合作將有助臺灣應急增加的再生能源需求。河原慈大對工研院綠能科技發展印象深刻,期盼在前瞻能源領域雙方有更多合作機會。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漢英表示,因應分散式電源的發展,工研院打造「聚合多元資源」的虛擬電廠驗證平台,利用網路通訊技術,將分散在各處的可調度資源,如太陽光電、可調控負載用電、備援電力以及儲能系統等進行整合。

王漢英指出,透過智慧預測與排程進行能源調配,該技術已結合工研院臺南沙崙院區、六甲院區與儲能案場等資源,完成即時輔助服務與光儲整合運轉的試驗,目前正逐步擴大應用層面,整合規劃連鎖超市空調系統與電動公車,他相信這次與東芝合作,能借重雙方經驗與技術,進一步深耕並應用在臺灣市場。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