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19)日智慧城市展開展,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集結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鞋技中心研發能量,在同步開幕的2050淨零城市展的前瞻淨零館中,展出碳捕捉、紡織循環、電動車三大主題的創新科技。
其中,二氧化碳捕獲及再利用技術聯結PC塑料生產大廠奇美實業,共同打造新一代固碳PC生產技術,預期商業化後每年可減碳17.85萬噸,帶動淨零轉型新商機。
技術司補助法人投入淨零排放研發計畫,布局碳捕捉、節能製程、運具電動化、低碳排材料等減碳技術;針對氫能應用趨勢,發展氫儲運與應用等技術。2023年已投入32億元,未來5年預計投入超過200億元布局產業所需的關鍵減碳技術,以因應碳稅及國際大廠對產業供應鏈低碳轉型要求。

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說,今年共展出14項產業化成果且都跟產業完成合作應用,包括幫助國內產業搶攻氫能載具的電動車超級大腦混合電力控制器、建立紡織品全循環生態的再生聚酯超細纖維技術與100%可回收聚酯運動鞋、新一代固碳PC的二氧化碳捕獲及再利用技術、全臺首創工業低碳轉型利器混氫燃燒器與測試驗證及輸儲系統。
固碳循環是製造業淨零轉型重要策略之一,工研院開發的二氧化碳捕獲及再利用技術,協助奇美實業推動以煙道氣二氧化碳為碳源,開發全球新一代固碳PC製造技術與場域實證,製程排碳量較目前石化業界PC技術再降低17%,未來每年減碳17.85萬噸。

電動車是前瞻重點產業之一,工研院研發的混合電力控制器是國產電動車的超級大腦,2022年成立新創公司科飛數位,提供整車控制器、車用軟韌體方案,現已導入中興巴士集團、鴻華先進、成運、創奕、華德等多家電巴領導廠應用,也是國內第一個布局氫能載具,專為氫能車打造的混合電力控制器。
另外,工業燃燒製程使用的化石燃料是導致高碳排主因,金屬中心開發全臺首創混氫燃燒器與測試驗證、輸儲系統,透過0-25%氫氣與天然氣混燒技術,可依氫能供應情形調整燃料配比與參數,也已經和志豪鍋爐合作開發混氫燃燒鍋爐,促進國內產業淨零轉型。

在紡織循環領域方面,工研院因應國際淨零趨勢,知名品牌服飾,如adidas、 NIKE陸續承諾擴大再生纖維使用,紡織所透過物理再生且零化學品使用的再生聚酯超細纖維技術,成功打造全世界第一條再生聚酯超細纖維,內含50%以上高潔淨再生料,大幅超越國際GRS標準。
除可回收再利用多達5次,技術上更突破再生料紡絲瓶頸,纖維極細化至頭髮直徑的1/100,可廣泛應用於高附加價值衣著紡織品。這項技術並已技轉富順纖維與中紡科技,完成廠內封閉循環系統驗證,未來預期可減少碳排約10萬噸,相當於260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