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g供給過剩業者傷 醞釀找台電對話

太陽光電儲能系統
太陽光電儲能系統。圖 / Handy-Wicaksono@unsplash

國內目前儲能的動態調頻服務(dynamic Regulation, d-Reg)供給超量,每日競標操作的難度增加,不僅投資方收入減少,也連帶影響維運業的收益。目前,d-Reg建置總量已來到600MW, 超前達成2025年500MW目標。其中,光是開陽、南方在花蓮開發的三案場,容量合計就達250MW。

業界分析,d-Reg作用在穩定電網頻率,除非有第三方單位提出具信服力的報告,否則台電考量現況,為免招致浪費資源、圖利廠商的批評,增加需求可能性不高。權宜之計提出,在d-Reg電池容量不變下,競標容量減半,維持出力與電池1:1.25的比例不變。

因此,原先100MW的d-Reg系統,只能投標50MW,但電池建置量仍要有125MW。由於影響收益大,業界對此項權宜措施不表認同,抵制聲四起。不少業者認為,此時需要意見領袖站出來登高一呼,串聯前十大儲能業者、聚合商與台電展開對話,以為因應。目前,台電仍保留轉圜討論的空間。

台電原先依法設立電力交易平台,開放民間儲能資源參加電力調度,立意良善。不過,初期受理業者申請時未設饋線上限,致使許多業者誤判台電需求量會持續提高,因此不斷進場,才會導致目前市場過熱的情況。目前台電在總量管制的策略下暫停受理,以免進一步擴大供給過剩的問題;也正思考要否對已取得饋線的案場,按下暫停鍵。

如今,台電發覺苗頭不對,祭出鐵腕執行總量管制時,進場的業者不可避免將遭受不同程度的傷害,也嘗到一窩蜂搶進的苦果。資深業者認為,台電當前要快速清理戰場,調查後續建成的容量、還有多少饋線蟑螂以及多少會申請延期設立等。

市場仍樂觀認為,雖然目前「喊卡」,但不代表儲能就此沒有未來。2030年E-dReg目標2.5GW,將隨再生能源發展滾動檢討,但過程中將再增加多少量,目前能見度不高,也無法保證。

過去台電調度處於尖峰用電時必須在極短時間內進行升、降載操作,若有足夠的E-dReg,發揮穩定頻率及電能轉移的功能,調度人員就可不必為此疲於奔命,並可以由人工轉為系統自動調頻操作。

太陽光電因受地面型弊案拖累,除非與農漁電共生作法有突破性進展,否則未來不易出現如過去大幅成長盛況。風電方面發電較穩定,接下來兩年內陸續將有不少風場將併網,也可能導致發電過剩,必須儲存。不過,業者認為屆時受惠的是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VPP),不是E-dReg,所以並無助解決當前難題。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