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疫情在各國陸續解封下,逐漸畫下句點。伴隨而來的卻是全球停滯三年的後座力:高庫存、高通膨、人力短缺,使得營運成本不斷攀升,加上需求端仍未見起色,讓許多企業疲於奔命。
看不到盡頭的中美對抗、烏俄戰爭煙硝味仍濃、永續淨零浪潮下的碳焦慮,更成為影響企業中長期運作與風險至關重大的要因。這些窘境,真切的緊密影響著供應管理的績效,身為專業採購與供應管理從業人員,責無旁貸需為企業找尋最佳方案,本文在通膨與碳韌性下探討採購的因應與作為。
通膨是處理波動的過程
2023年全球經濟呈現40年來最疲軟的一面!「通膨+衰退」帶動的暴力升息,苦果正陸續反噬,台灣多數產業2023年的處境相較2022年差且還在進行式,尚未緩解。通膨與衰退雙風暴襲捲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經歷不同型態的「試煉」,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乃至台灣,都有各自的難題與挑戰要面對。
面對通膨並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當前經濟環境面臨的獨特挑戰,伴隨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限制等難題,若從廣義上看,對應宏觀經濟指標的波動,幾乎前所未見,這種結合對採購與供應管理組織,構成相當大的挑戰。幾乎每個產業都受到上述影響,雖然通膨管理可能取決於公司政策、產業種類與影響程度,但若考慮到短中長期的因應策略,筆者有些思考方向可以提供參考。
首先,短期措施重點是控制成本立即上升,嚴格來說應該是規避成本(cost avoidance),面對通膨導引出的成本高升,如能較同業規避掉一些成本就成了勝出的關鍵。不過,如相信通膨會持續下去,上述短期措施可能還不夠,還得拉出中長期策略:需要開始重組採購組織,以不同方式創造價值。
創造價值意味著要超越過去數十年來,採購領域奉為圭臬的成本降低(cost reduction),因為隨著物料、商品價格上漲與勞動成本上升,想要降低成本可能難以實現;在採購上要創造價值,需專注更廣泛的槓桿,如總體擁有成本(TCO)、生命週期管理與設定不同的目標。
要持續做好這些任務,可能需要進行採購組織的重整,包含投資、人才等注入,某些情況下還需要技術支援,這也意味著不論與內部需求單位或供應商,都需要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夥伴關係,非一昧以成本降低為依歸。
價值需要透過供應鏈彈性與其他槓桿來創造,可以透過採購職能帶頭降低複雜性或標準化工作,確保供應的成本控制,例如,零件與組件採購的標準化就可以輕易獲得成效。
防禦通膨策略採購三箭
目前,很難預測市場上各種造成通膨的因素,何時將消退或產生持續的影響;也不清楚隨時間推移,通膨將為企業帶來的嚴重影響或短期衝擊。許多專家雖有不同見解,但身為採購人員即使在通膨環境下,仍必須持續進行物料或商品採購以維企業生產營運持續不輟。
於此,採購如何為潛在的通膨做好計劃並找到減輕影響的方法,需謹慎因應;對於有準備的採購組織來說,迎向通膨風險反而是為公司創造競爭優勢、提升採購職能的機會。
通膨被視為主要的供應風險之一,首先需要評估風險並確定其優先順序,這是在通膨下有效的保護計畫關鍵。透過評估了解潛在漏洞,將行動重點放在對公司造成最大通膨風險的類別或金額大的採購類別中,如:採購價格與商品指數連結、短期內面臨供應商漲價的要求、採購的物料或商品具高金額或價值以及價格上漲無法輕易轉嫁到客戶身上的物料或商品。
一旦確定優先類別,採購組織就可在重點類別中實施針對性決策。一般抵禦通膨的策略分為三面向:合約管理、採購策略與供應商合作、財務避險,該應用哪一種?取決於企業特定環境與供應商關係,有些也是有代價的,因此應該仔細考慮。
合約管理 採購組織必須意識到其協議中的風險,並制定計劃來減輕這些風險,例如,當原物料商品價格或匯率劇烈變化時,透過固定價格隨經濟價格調整合約(Fixed Price With Economic Price Adjustment Contracts,FPEPA)以確保供貨的穩定。因此,合約的透明度是供應穩定的關鍵,且合約本身也可能是一種壓力緩解解方。
如何透過調整合約內容設計以減輕通膨影響,例如,物價高漲過程中,透過成本加固定費用合約(Cost Plus Fixed Fee Contracts,CPFF),可以規避其不必要的漲價幅度,這些合約的拿捏都需應評估所有合約槓桿,包括期限/期限、指數、價格上漲的定期限制以及價格調整的頻率。
對應通膨時期不同的潛在風險,調整合約條款是必要的做法。此外,與財務、業務單位密切合作也很重要,以確保供應商合約中的條款盡可能與業務的商業合約中使用的條款權益對稱,這才能使得成本面對通膨時能夠有效轉嫁。
當實施變更需要進行合約談判,也應謹慎管理,按供應商與商品優先考慮談判目標。對於每次談判,定義客製化的策略、目標與積極程度;考慮每次談判的獨特背景與槓桿角度,例如:當供應商為單一供應商時將會影響談判結果。
最後,作為整體策略的一部分,還應考慮調整長期與短期合約的目標組合,以管理波動性與成本權衡。
採購策略與供應商合作 正確的採購與供應商策略可以提供多種好處,這些策略應該是任何穩健的供應管理手法的一部分,透過特定方式的部署以減輕通膨風險。「採購策略」既可用於減輕通膨的影響,也可實現長期成本效益。
例如,通膨可以推動將採購轉移到具有長期策略成本優勢的生產地區;調整產品配方與規格,以考慮投入價格的預期差異;比較與可替代產品之間在通膨下的所有條件差異,可找出成本差異的優勢機會。
「與供應商的夥伴關係與協作」是潛在利益的另一個來源,對於預期波動性較高的物料或商品,應考慮成本補償類型(Cost Reimbursement Contract)的協議。與供應商的充分合作可以揭示相互降低成本與抵消成本增加的機會,長期的合作關係,尤其是供應關鍵的產品或對供應商的適度投資,可以產生低成本的供應協議。
此外,在特定領域的自製與垂直整合也可能是必要策略,對於具有策略重要性的物料或商品(差異化或競爭優勢的來源)是值得考慮。自製與外購分析可用於了解吸引力,即與內部能力與預期成本與邊際成本的預期演變的一致性。
財務避險 採購職能的本業,一般在執行業務過程中並不進行套利,但若於起伏很大的商品市場中或匯率的影響下,可以考慮避險的方式有效控管成本,至於哪種避險方法合適以及實施方法將取決於獨特的業務環境,也需要與財務部門討論與配合。
採購可透過簽訂多個期限不同、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以及交錯採購的供應商合約來進行避險,可以平衡總成本並管理價格波動性。如果存在流動性市場(期貨、遠期、選擇權),購買固定或關鍵商品價格的合約也可能有效,當考慮到相關成本而無法進行其他形式的避險時,可以思考參考此策略。
採購另一個經常運用的是預期性採購,透過預期購買並持有庫存,是抵禦未來價格上漲的有效保障,這需要透過物流成本影響的考量與對營運資本的影響,這也是一把刀的雙面刃,過度積極的操作反而會造成傷害。在啟動避險策略前,也需要評估企業可以承擔的資金區間、執行時與那些對應的商品指數連結、匯率/稅率的影響等因素。
動員採購組織與財務、業務部門共同協調工作並獲得主管支持,對於成功推出通膨保護計畫至關重要,傳達工作的策略性將激勵採購團隊並幫助團隊成員了解對新營運方式的需求。
試煉之年尋找突圍轉機
在執行上述策略時,採購應量化潛在影響,制定明確的計劃來解決問題並獲得所需跨部門的支援、實施正確指標密切管理追蹤專案、能夠提前解決問題並顯示交付的價值,其中,需監控的基本要素包括合約透明度(合約期限與市場風險)、市場波動性與價格水準、合約水準與預算以及目標經濟效益。
雖然這個過程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也為企業帶來許多好處,有助提升採購組織的形象。通膨持續加大導致成本不停上升,已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風險,透過採取實際的準備步驟,包括提高風險透明度、確定策略、追蹤物料或商品定價與定期評估趨勢,是採購組織可以為公司創造優勢的策略。
2024年採購人員新角色
面對外在環境的瞬息變化,通膨下成本不斷增加,身為採購在面對接續的2024年中,如何在充滿考驗的「試煉之年」,尋找轉機就是突圍關鍵。採購是項獨特職能,因為它介於企業的營運與製造方面以及供應市場間,沒有其它部門具有這些觀點。
因此,如果採購組織想嘗試在更多業務上推動價值,比如創新或供應商協作,而不僅僅是交易槓桿,那麼需要強化一個能夠理解所有這些事情的採購職能,該職能必須「將供應市場、全球供應鏈與需求中發生的事情連結起來」,這就是採購人員2024年的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