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2.0三讀通過 明年七月上路

示意圖。圖 / unsplash提供

立法院昨(19)日三讀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案,俗稱囤房稅2.0,新法將自明(113)年7月1日起上路;後年五月正式開徵。

新制提高持有非自用房屋稅率,採用全國總歸戶方式計算持有戶數,以決定多屋族適用的稅率,同時將自住房屋稅率從1.2%降低為1%。

囤房稅2.0修法通過,不動產業者指出是將居住正義政治化,因為各國開徵多屋稅的國家有限,前僅英、韓等國且對該國抑制囤房與房價,並未產生實質效果。

未來購屋恐將只剩超貴的預售屋或者老舊又貴的中古屋可買,主因就在囤房稅2.0將建商往預售屋市場推擠,因為房屋一完工就要被課2%,超過2年最高課4.8%囤房稅,為規避成屋被課重稅等同鼓勵建商推長年期預售屋。

資誠稅務法律服務副總經理歐陽泓說明舊制與新制的主要差別。新制提高持有非自住用的住家房屋稅稅率,以及採用全國總歸戶方式計算持有戶數,以決定多屋族適用的稅率。修法前,非自住的住家用房屋稅稅率介於1.5-3.6%,以所有權人在各縣市房屋戶數決定適用稅率。

修法後,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稅率提高到2-4.8%,且以所有權人在全國的房屋總戶數決定適用稅率。新制同時將自住房屋的稅率從1.2%降低為1%。另針對特定非自住的住家用房屋,例如繼承取得,可排除高稅率。

以台北市為例,歐陽泓指出假設個人持有5戶評定現值均為20萬的房屋,以往多屋族最高稅率為20萬 x 5戶 x 3.6%(3戶以上最高稅率)=36,000。按照新修法,假設個人持有的房屋全國共有上述這5戶時,則稅率將可能提高到最高的 20萬x5戶 x 4.8% (修法後最高稅率)= 48,000。

歐陽泓觀察,本次修法目的主要是抑制囤房,提高多屋囤房族的持有成本,期望持有住宅用房地,回歸自住以健全房市。不過,由於目前房地產市場景氣並不熱絡,建商興建完成後餘屋銷售期拉長,雖然新法有兩年緩衝期,但若建商過兩年仍有餘屋,對建商的持有成本將造成蠻大影響。

囤房稅2.0上路,新政策修法也可能衝擊產業生態,首先,為規避被課重稅將來預售屋生態可能丕變。建商可能想方設法拉長建造工期以時待變,非等預售率達標,賣得差不多了再宣告完工,可能使購售屋契約平均工期拉長,直接將影響預售價位與購屋者風險的提高。

尤其,加上房地合一稅規定的5年閉鎖期限制一起看,未來新成屋市場可能逐漸萎縮,甚至可能到最後整個消失不見。根據房地合一稅規定,在5年閉鎖期限制下,預售屋交屋後持有時間必須重新計算,持有期至少要6年以上才有400萬免稅門檻,熟悉產業者表示,在滿6年馬上賣的屋主數量相對有限下,未來二手屋數量也將變少。

不動產專家指出,目前看來新法推動下受影響最大的最後可能還是要回到一般消費者;對建商影響反而相對有限,特別是新青安上路後,市場買氣回溫,新建案的餘屋賣壓才逐漸減低中,明年下半年囤房稅2.0上路後,確實會增加建商售屋成本,但目前看來並不足以因此造成拋售或是降價出售潮。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