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啟用冬山儲能系統 自建儲能達標

台電啟用冬山儲能系統 自建儲能達標
台電結合自有場域以變電所為儲能發展基地,相繼打造路園、龍潭儲能,如今加上冬山儲能併網,自建儲能160MW目標,已正式達成並樹立新的里程碑。圖為冬山儲能系統儲電量達8.5萬度,約可滿足約8,000家戶用電一整天的需求。圖 / 台電提供

儲能系統具快速充放電特性,不但可以協助再生能源併入電網的頻率調節,同時可以在遭遇突發電力事件時,也能立即應急提供穩定電力,增強電力系統的穩定與靈活調度的彈性。

以變電所為儲能發展基地 奏效

台電繼台南鹽田光電、高雄路園變電所各20MW儲能,今年初在龍潭超高壓變電所啟用60MW儲能系統,前天在宜蘭冬山超高壓變電所,以變電所為儲能發展基地,順利打造同為重量級的60MW冬山儲能系統。

圖右4起為大同集團總經理沈柏延、台電副總經理蕭勝任共同見證此一歷史時刻。
台電宜蘭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儲能系統啟用。圖右4起為大同集團總經理沈柏延、台電副總經理蕭勝任共同見證此一歷史時刻。圖 / 台電提供

這次在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內舉行的同名儲能系統啟用典禮,由台電副總經理蕭勝任、大同集團總經理沈柏延、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等共同見證。台電表示,這次儲能系統啟動,對因應國際能源轉型與淨零排放趨勢助益頗大,今後也將持續發展多元能源來強化電網韌性。

23個儲能貨櫃 儲電達8.5萬度

台電說,這次偕同合作的大同智能是國內儲能應用發展先驅,得力於大同集團在電力能源領域的專業與資源,一口氣在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建置23個儲能貨櫃,在占地約1,600坪的土地上,打造60MW/85MWh儲能系統,儲電量達8.5萬度,約可滿足8,000家戶用電,一整天的需求。

儲能系統因具有電能移轉與快速反應特性,可與現有發電機組搭配,已成電網強韌新利器。冬山儲能採用可進行電能轉移的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技術,可以儲存白天盛餘光電,並在傍晚弱陽時放電應用,儼然成為夜間穩定尖峰電力供給的生力軍。

台電表示,當遇突發電力事件導致電網頻率下降時,可在0.4秒的反應時間內迅速反應並完成放電,以維持電網頻率的穩定,兼具穩定提供電力與調節電壓等多重功能。

冬山儲能 唯一可實測系統慣量

電力系統有頻率、電壓與慣量三大重要指標。其中,慣量會因發電方式與特性改變,在當前綠能發展趨勢下越來越重要;目前系統慣量主要由傳統發電機組透過蒸氣、水力等動力推動轉子轉動的發電特性提供;再生能源則是直接將太陽光與風力透過變流器轉為電能。

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建置23個儲能貨櫃
台電偕大同智能在占地約1,600坪的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建置23個儲能貨櫃,打造60MW/85MWh儲能系統。圖 / 台電提供

台電說,因此去年與英國創新能源技術公司(RTL)合作發展電力系統即時慣量量測計畫,除在全國10處場域佈建測量設備,如今再於冬山儲能導入「週期性功率調變功能技術(FPPM,Function of Periodic Power Modulation)」,成為全台唯一可以實測系統慣量的儲能系統,以測試訊號導入電網取得系統即時回饋數據,提供電力調度重要參考。

國際第三方驗證 安全層層把關

問到儲能的安全層面議題,台電指出冬山儲能已然取得國際儲能安全標準(IEC 62933-5-2)與國際工控資安標準(IEC62443-3-3)雙重認證,經由國際第三方驗證機構頒發證書,通過儲能建置、運轉維護及資通訊安全等各面向,層層把關,符合國際標準。

台電同時強調,冬山儲能安全系統採4大階段措施助力儲能系統的安全維運。從氣體偵測/排氣、溫度異常警報、櫃內滅火系統、櫃外消防水霧滅火系統等都有安全防護措施,並以零風險、零災害的預防工作為目標。

自建160MW儲能系統 目標達成

台電表示, 2025年政府目標1,500MW的整體儲能建置規劃,其中,500MW要與民間業者結合光電設置儲能;另外,台電要自建160MW儲能系統並結合由電力交易平台匯聚來的840MW民間資源,加總目標共1,000MW。

經過近年結合自有場域以變電所為儲能發展基地,相繼打造路園、龍潭儲能,如今加上冬山儲能啟用併網,台電要自建儲能160MW的目標,已經正式達成並樹立新的里程碑。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